政协之窗|委员读书心得分享:读《末代状元骆成骧评传》有感
时间:2025-08-13 16:52:10 来源:i内江骆成骧是清代四川唯一的状元。作为状元故里的资中人,坦诚地说,以前我也只知道这个名字,其他的一点不了解,直到有幸读到知名作家曾训骐先生《末代状元骆成骧评传》。这本饱含蜀川地域文化特色的著作,文笔生动、体例新颖、史料翔实,以人物评传、贡献刍论、佳作选品等多角度立体地展示了状元公的各个侧面。掩卷之时,骆成骧于我而言,已从地方志里模糊的记载、抽象的符号,蜕变为一位有血有肉、风骨卓然的时代标杆——他是新旧转型期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更是我们资中这片土地孕育的杰出文化名人。
细读全书,状元公的形象愈发清晰:那一个从偏僻的舒家桥七里沟乡村走出的资州才子,寒窗苦读的身影;那一个“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不拘牵常格,四策殷忧启圣的竭忠尽诚的读书人;那个重龙山上开馆授徒,“门生有此足矣”的谆谆儒士;那个“近揆文教远奋武”,领袖群英,创办京师大学堂和四川大学的近代文翁;那个三飞电文,讨伐国贼,“斩取长鲸海不波”的护国勇士……状元公的形象栩栩如生,跨越百年风云,如在眼前,我仿佛在与他对话,心灵深受震撼。
读书明理,书香赋能。回顾状元公的生平事迹,感怀他对教育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对家乡的情怀,对真理的追求。不是为了怀古,而是要弘扬他的精神。
从“殿试奇文”强担当:以赤子之心答好时代考卷。骆成骧的状元答卷,1700余字,针对治兵、会计、节俭、农事四政,文气磅礴、忠肝义胆、尖锐深刻、切中时弊,可谓宰世为宏纲,济时之时政。这段历史让我想起政协委员的职责初心。骆成骧在百年前用笔墨践行的,不正是这种精神吗?他身处内忧外患的乱世,没有选择“独善其身”,而是以“士不可不弘毅”的信念,在答卷上写下对国家前途的思考。作为政协委员,每次调研时看到田间地头的难题、社区居民的期盼,都像当年骆成骧面对的殿试考题。我们提交的每一份提案、反映的每一条社情民意,都应带着他那份“不避祸福、不计得失”的赤子之心,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履职尽职。
从“办学兴学”强作为:以务实之举回应群众期待。骆成骧面对的是清末民生凋敝、人才匮乏的困境,他选择从教育入手,培元固本,办学兴学,终成泽被后世的壮举。政协工作不是二线,而是服务群众的一线工作。政协委员必须务实开拓,有所作为。当然,不必也不可能人人都像状元公那样做出惊天动地的成就,但我们只要认真对待,积极准备好每一次政协发言和每一份政协提案;深入群众,认真做好每一次政协调研;及时准确反映工作中的短板,提出中肯的意见建议;积极反馈群众的期待和社情民意,我们的工作就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有所作为。
从“守正出新”强开拓:以开放之姿顺应时代发展。《评传》中,骆成骧最打动我的,是他在时代变局中的“守正出新”。作为传统科举制度的“最后一批受益者”,他不固守旧学。他支持维新变法,主动学习西方新学,反对袁世凯复辟,三发电报护国讨袁,始终与时代同频。作为政协委员,我们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更需要这种“守正出新”的智慧。比如在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我们既要传承好保护好优秀传统文化,做到守正,又要有开拓创新精神,在发展上下功夫,在转化上下功夫,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风采,进一步建设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千年文墨传古今,书香政协启新程”。当今时代,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政协委员,我们要从骆成骧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守住为民初心,不断提升履职能力水平,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江新篇章贡献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力量。
记者: | 邬丹 |
编辑: | 唐中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