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统筹 优村兴村——内江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述评(二)
时间:2023-11-13 15:42:06 来源:i内江连日来,乡村“蝶变”的故事引发广泛关注。
这个故事发生得很近,近在你我熟悉的院落:整洁明亮的厨房、干净卫生的厕所、充满生机的庭院、硬化的入户道路……不断加持的新鲜元素,让内江乡村旧貌换新颜、百姓展笑颜。
这个故事发生得很远,远在千里之外的浙江:一个个村庄用了20年的时光,从“脏乱差”变成了“绿富美”,走出了一条中国式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远近之间,一个词语即可关联——“千万工程”!
内江市立足本地发展实际,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如今,行走在甜城大地上,已然感受到内江农村面貌的变化,更能感受到这项工作推进过程中所蕴含的“千万工程”的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规划先行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规划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乡村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千万工程”作为牵引浙江城乡一体化建设“牛鼻子”的“龙头工程”,涉及城镇与乡村、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基础设施供给与技术创新、理念认知与机制设计等方方面面。因此,“千万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特别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
调研组前期发现,内江大多数村没有村庄规划,不能满足村庄建设需要,导致土地利用率低,基础设施不足,产业布局不合理,农房建设无序等问题。
不打无准备之仗。内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推进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像重视城镇建设规划一样重视农村建设规划,要求先规划后建设、先计划后实施,注重长远,量力而行。
对此,《推进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专项工作方案》提出,2023年3月实现全市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全覆盖,2024年6月实现全市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全覆盖。
隆昌市金鹅街道光辉村处于城市边缘、区位优势明显,但由于近年来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很少覆盖,光辉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反而落了下风,给人一种“站在破败的农村眺望光鲜的城市”的落差感。
热切期盼改变现状的光辉村在此次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表现得异常积极。在全市首批涉改的188个村庄中,该村第一个出台村级规划。
“以前,我们对村子要怎么建、建成什么样子,不是很清晰,现在按照规划来一目了然。”光辉村党委书记彭良富介绍,根据实施方案,光辉村形成了涵盖产业发展、农房改造、道路畅通等7大类51个农村面貌改善项目清单,重点打造了田铺湾、郑家院子、徐家院子3个精品院落。随着近10个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光辉村不到大半年时间就成为了农村面貌改善的“明星村”。
光辉村不是个例。目前,全市共编制形成70个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其中2023年度农村面貌改善行动计划涉及的18个镇(街道)所辖共49个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已全部形成规划成果,以此引导全市农村面貌持续提升。
编制《内江市美丽乡村住房建设推荐图集》也是规划先行的重要体现。内江把川南民居特色与现代居住条件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家庭需求,统一设计30套农房图纸,农民新建住房按需选择,照图施工、依图验收,有效提升了农房质量和风貌。
关键词:分步实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重在规划引领,成于系统推进、久久为功,不可一蹴而就。
“千万工程”以乡村作为政策、制度的落脚点,融合了主体、空间、产业,统筹协调、循序渐进、整体推进。历经二十载春秋的“千万工程”,其积聚效应让千千万万乡村发生了美丽蝶变。
内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
——从时间看,将全市70个镇和7个涉农街道共近千个村庄,分成5个批次,按年度实施,不急于求成,避免短期内产生过大的资金压力,其中首批启动18个目标镇(街道)。
——从空间看,同样不求整齐划一,分片区、分类型、分重点推进,形成典型引领与全面达标、全面提升相结合的梯次目标。
——从标准看,不求高大上,也不堆砌“盆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乱治什么”原则,系统梳理群众生产生活所需,突出精准细致,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切实补齐短板弱项,推动农村面貌整体提升。
“坚持不搞大拆大建,坚决杜绝形象工程,按照实际需求确定建设项目,以实际改善村民生活为前提,首批确定266个建设项目,把建设投入压缩到必需的限度内。”内江市农村面貌改善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我市把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作为重点和先手棋。其中,“六净六顺”行动今年在全域铺开,没有列入试点的村庄也务必做到场镇洁净、道路洁净、院落洁净、水域洁净、田园洁净、林地洁净,家具摆顺、农具码顺、柴草堆顺、畜禽归顺、车辆停顺、标牌挂顺。
“以前,马家院子到处都是乱糟糟的,锄具、柴火乱放乱摆,鸡棚鸡粪到处都是。”资中县银山镇岗石村党总支书记包洪彬从小在马家院子长大,以前在外务工,回家也基本待在家里,很少出门散步,看着院落环境也无心串门。
改变从今年开始。岗石村成为首批启动农村面貌改善的村庄,从4月起便启动了精品院落打造。从道路基础设施到村民房前屋后,从院落整体环境到田园水域,包洪彬用“翻天覆地”来形容现在的变化。
“我们打算把村里的闲置房屋打造成民宿,让院落走上农旅发展之路。”如同市上分步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这个“大工程”一样,包洪彬也在心里盘算着该村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系统推进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
实施“千万工程”,浙江一开始就没有局限在环境整治上,而是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破解农村问题的突破口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当头炮”,继而拓展到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等更广泛领域。
有观点认为,“千万工程”是系统观念与系统方法在“三农”工作实际中的成功应用与实践。而这一理念也是内江在推进农村面貌改善工作中牢牢把握的一个重要方面。
“内江以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为重要突破口,目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内江市农村面貌改善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坚持系统推进,既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今年3月8日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动员大会再次强调,要以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为重要突破口,统筹推进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农业园区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带动“三农”工作整体跃升。
这样的系统观念,在“行动指南”中清晰可见。《内江市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的重点任务,把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一起抓,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齐头并进,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建设、治理、服务等,软件硬件得以兼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协调。其中,生活垃圾治理、“厕污共治”“厕所革命”、治理修复乡村水环境和田园景观等都“打包”考虑、一体推进。
这样的系统观念,在“一号文件”中生动体现。农村面貌改善,涉及面宽、量大、内容多。资金从何来、怎样保障投入、政策如何来保障等问题都需要逐一破解。内江市农村面貌改善行动领导小组发布的《内江市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多元投入十九条措施》《内江市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年度实施计划》和8个专项工作方案,就系统提出了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
这样的系统观念,在实践操作中得以运用。以东兴区富溪镇为例,该镇采取全域规划、项目整合、群众参与、美乡优城、共建共享的方式,通过打造一条“农村面貌改善示范线”,建设染房坝村现代粮油产业、白马滩村天冬粮经复合种植、天赐村优质柑橘产学研、罗井村“猪沼果蔬”种养循环、白马滩村松风寨生态森林游乐等5个园区,系统建设城郊农旅融合发展示范镇。
和美,是乡村的最好底蕴。富溪镇田溪口村村民刘翠美看着屋里屋外的和美景象,止不住感慨:“做梦都没想到有今天这么好的日子!”
记者: | 徐艳梅 |
编辑: | 唐中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