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威远637期《威远县:“工业+旅游”让工业遗址焕发新生》
时间:2024-08-20 20:00:00 来源:i内江老旧的发电厂房、电力科普馆、单车发电机,走进川威集团工业研学旅行营地,虽然经过喷漆、粉刷,这里仍然透露着老工业区浓烈的历史印记。在电力能源科普馆墙上挂满了威远钢铁厂发展史展板,电动蝶阀上还浸着油渍,这些老工业机械还充满着生命力。
川威工业研学旅行营地所在地是一家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余热发电厂,建筑面积约1000亩,曾经一直利用炼钢高炉燃气余热发电。2021年初余热发电厂全面停产之后,开发多处闲置厂房,挖掘工业故事,打造了四川省第一个工业主题研学营地。
将工业遗产“活化”为工业景观,探索“工业+研学”新模式,打开研学旅游新路径,让传统重工业焕发出新动能、新活力。目前,这里拥有“工业研学营区、运动营区、生态营区”三大研学营区,至今已接待近2万余名学生。
营地以“1929--川威工业梦想园”为主题,全面展示跨越几个年代的中国钢铁工业精神,拥有工业研学营区、运动营区、生态营区三大研学营区和绿色制能、大国冶金、三线传承、生态社会四大课程体系,旨在激发少年儿童对工业科技的探索兴趣和贡献社会的责任感。
营地以中外冶金故事、金属百科知识、钢铁生产工艺为内容,研发“钢铁是怎样炼成”课程体系。从传统工业、现代工业、环保经济的角度,结合现代科技技术,开发以互动体验性活动为核心的课程,构建“工业4.0、体智淬炼、自然探索”等特色主题线路。自对外开放以来,营地迎来了一批批学生开展研学之旅。
高耸的烟囱和冷凝塔下,是老旧发电厂房。厂房一楼的电力科普馆,在保留原有送风机、给水泵等设备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打造时光展示长廊,通过图文、视频等展示发电史,让同学们感知中国发电技术的演变历程,了解火力、水力、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各种发电方式的原理和利弊。
营地内还分布着七间由功能用房改造的教室,是营地的重要研学空间。在这里,老师会带领不同年龄的孩子完成不同的研学实践活动。小学阶段以小风扇看大电能、认识导体与绝缘体等活动为主,初中及高中阶段则有电路实验、发电机拼装等与课本知识结合的实践内容。
参加研学的学生们在这里体验了水力发电、单车发电、会跳舞的蛋等各种互动装置,亲身感受电力能源的魅力。学生们学玩结合,感受科技的魅力,真切体会到“科技强国”不是书本上的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工业生产。也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一颗探索和发现的种子,让课堂上的知识“鲜活”起来。在这里同学们既可以近距离感受钢铁的温度,目睹物理与化学反应的奇妙;又可以进行自然探索,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工业文化扎根于心中。
当下,威远县坚持以工促研,以研促学,以学促游,整合辖区工业、体育、红色文化等“旅游+”要素,重置传统文旅资源,开发文旅新业态,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以文教凸显教育标签,以文旅聚集人气流量,以文创提升商业价值,融通旅游、文化、教育等多业态文体旅消费体系,助力传统旅游业转型,让研学跨界赋能,构建起“研学+”“+研学”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威远县瞄准建设天府旅游名县目标,促进文旅由小到大,4A级景区从无到有,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结合红色基地、穹窿地貌、工业遗址、特色农业等,采取“+研学”模式,打造研学旅行新高地,推动研学旅行与景区建设高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激发了威远旅游新机遇。
编辑: | 唐贞 |
责编: | 万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