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县木偶剧团:让非遗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时间:2025-08-08 19:50:00 来源:i内江在沱江与釜溪的交汇处,千年时光为内江沉淀下层层叠叠的文化密码。这些散落于街巷、藏于市井的文化遗产,既是川南大地的文明印记,更是流淌在血脉中的生活记忆。即日起,我们推出内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系列报道,让我们循着时光的轨迹,触摸那些被岁月打磨得愈发温润的文化瑰宝。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
日前,记者在资中县木偶剧团排练厅看到,演员们正紧锣密鼓地排练着节目《闪闪的红星》,随着背景音乐的响起,演员们熟练地操纵着木偶的“手杆”和“腰杆”,让木偶做出行走、转身、挥袖等动作。
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历史悠久,表演时,演员一手握住木偶的主杆,另一手操纵两根手杆,通过巧妙的力道控制,使木偶完成各种精细动作。2014年,这一传统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象征。
25岁的王洁是剧团的新成员,从小看木偶戏长大的她,对这门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年,她来到剧团学习,并拜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辛夷为师,开始学习木偶的头部制作、道具制作。
资中县木偶剧团工作人员 王洁:
看到老师傅的这些不容易,我作为新来的一个学员,我觉得我应该向他们学习,传承非遗文化的这种精神,坚持不懈。
近年来,资中县木偶剧团始终将保护传承木偶戏视为核心使命,积极探索实施“教育+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在我市部分学校打造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传习基地,将木偶制作工艺、表演技艺创研纳入技能培训体系,培育木偶技能复合型人才,为传承工作筑牢人才根基。
在项目实施方面,剧团积极作为,构建起“剧场+景区+古镇+直播”的木偶非遗展示展演平台。融入川剧绝技、中国书法、小品等元素,创新“人偶合一” 表演,“资中大舞台”月月展演《木偶变脸吐火》《仙女舒袖》等20余个木偶剧目,年均开展百场木偶戏进校园、惠民巡演进乡村等系列活动300余场次,覆盖学校120余所,惠及群众40余万人次。
在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培养上,剧团成绩斐然。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胡海为例,他不仅自身技艺过硬,更是倾尽全力培养新人。目前,剧团已形成了涵盖国家级、省级、市级等不同层级的代表性传承人梯队,为资中木偶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资中县木偶剧团团长 胡海:
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契机,实现小木偶撬动大产业,助力四川文旅发展。
记者: | 李骁 罗娇 |
编辑: | 唐贞 |
责编: | 彭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