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内江专场 李丹出席并作情况介绍
时间:2024-11-07 19:50:00 来源:i内江11月6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内江专场,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丹围绕“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江新篇章”介绍内江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李丹用“心里甜”三个字介绍内江基本情况。“心”是指“成渝之心”,内江地处成都、重庆两个超大中心城市中间,是国家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成渝发展主轴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成渝地区南向开放门户,在成渝中部城市中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均居第一位,是四川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桥头堡。“里”是指“大千故里”,内江素有“书画之乡”“文化之乡”之称,是国画大师张大千和新闻巨子范长江的故乡,现有内江籍“两院院士”八位。“甜”是指“甜蜜之城”,内江产业兴盛、生活甜美,自“三线建设”以来积累了深厚的工业基因,鼎盛时期全市糖产量占四川70%、全国近一半,被誉为“甜城”,2023年6月被授予“中国甜食之都”称号。
李丹用“做大工业、做强物流、美乡优城、共同富裕”四句话,介绍内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举措。做大工业方面,近年来内江坚定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推动“页岩气+、钒钛+、甜味+、装备+”四大主导产业和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两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目前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显,内江“钒钛+”产业成功纳入省级钒钛稀土产业集群,“装备+”产业连续五次获评“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特色)优秀基地”,融通锂电池材料、富乐华功率半导体陶瓷基板等一大批产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
在做强物流方面,内江是交通运输部规划的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之一,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的重要节点,是四川南向开放的重要枢纽,铁路货运经内江可直达北部湾经济区,并连接泛亚铁路直达东盟,通过“甜城号”中欧班列可直运欧洲。作为四川省首批支持建设的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内江已成功获批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加快实施内江国际物流港铁路专用线、成渝高速扩容、成渝铁路扩能等项目,加快推进内江机场前期工作。
在美乡优城方面,内江落实“城乡融合发展”部署,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推进农村面貌改善,2023年首批实施的18个镇(街道)260个村(社区)实现人居环境、农房品质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乡村治理更加有效。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和县城精修细补,大力改造老旧管网、治理城市内涝、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已建成生态绿地90万平方米、甜城绿道180多公里,主城区有城市公园32个,实现了“山、水、城相连,吃、住、娱一体”,内江已成为一座宜居宜业、幸福甜美的滨水公园城市。
在共同富裕方面,内江接续推进“30件甜蜜内江民生实事”,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数量居全省第3位,建成三甲医院4家,今年以来新增城镇就业2.98万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水、土壤环境持续改善。擦亮“乐业内江甜蜜回报”城市营商环境品牌,实现市场需求从“能办”到“快办”、政府服务供给有“态度”有“温度”,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成本更具优势。不断强化法治、守护平安,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努力让群众更加安居乐业。
李丹指出,2023年,内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7.11亿元,增长7.0%;今年前三季度增长6.8%,延续了良好态势。内江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围绕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产业发展、城乡融合、营商环境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持续用力,为推动四川现代化建设和成渝中部崛起贡献内江力量。
在媒体提问环节,副市长徐炼英、毕胜,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李勇均就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招引重大项目、做好内江牛肉面、建设物流枢纽和保税物流中心、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作了回答。
记者: | 兰萍 敬双宇 |
编辑: | 毕凯旋 |
责编: | 王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