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桥:纵横交错的甜城生活
时间:2024-07-06 19:30:00 来源:i内江当前,电影《走走停停》正在全国热映,该片90%在内江取景拍摄,通过镜头捕捉下了这座城市的多个美丽瞬间,让观众对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近日,记者沿着胡歌、高圆圆的脚步,探访了电影《走走停停》曾经去过的西门桥、甘泉寺、大梯巷等取景地,实地了解这些地方及其周边的历史变迁和烟火人生,在“走走停停”之间,带领大家领略这座城市的魅力与活力。今天我们的第一站就是市中区西门桥。
妈//嗯//借我2000块钱//人没有自知之明是多么可怕//男人过了四十混不出来,就再也混不出来了!
随着电影《走走停停》全国热映,取景地西门桥变成了内江的网红打卡地。
最初的西门桥,只是一座矮小的石桥, 1969年拆除重建后,变成我们所看到的样子。伴随着内江城市发展,西门桥代表的内江市民生活方式,已经深植于内江人心中,并且演绎出自己独特的气质。
西门桥一侧,是人民公园,也是内江人生活开始的地方。上世纪50年代,公园建城之初,园内水景以玉带溪为主,溪水绕园流淌,市民溪中荡桨……在无数人的记忆中,这里是童年、是青春,也是内江人的幸福时光。
市民 彭翠兰:那个时候人民公园的设施也非常多,能够在人民公园来转一圈都是非常得意的事情。
随着城市发展,人民公园屡换新装,流经西门桥的玉带溪,也变成为了地下河,然而内江人闲适、通透的生活方式始终不变。
西门桥上,内江人一日三餐的集散地,桂湖街市场承载着数万家庭餐桌上的幸福。“95后”邹惠琳,就深切体会到了城市更新带来的便利。
乘电梯上二楼,在宽敞明亮的大厅里,为自己和家人挑选舌尖上的美食。
市民 邹惠琳:以前的时候主要就是下雨的时候泥比较多,人挤人,摊位也比较密集,不是很方便,下雨的时候都不会出来买菜,现在划分区域还是比较明确的,地面那些也会干净很多嘛。
桂湖街市场经营户 石运富:环境、卫生,各方面都比原来好得多了,关键是刮风下雨过后,我们也不用打伞、不用遮太阳了,都能够正常的照常营业了,感觉到桂湖街腥臭味不重了,给人比较清新的感觉。
西门桥上,感受内江公共服务能力和城市发展品质的提升,西门桥下则是内江人探寻美食、增添生活情趣的最佳场所之一。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朴、沧桑的西门桥在夜色中焕发迷人魅力,酒吧、KTV、烧烤、小龙虾……叠象街里,车流穿梭间,内江人放松自我、追求美食的生活情趣被逐渐激发。
餐饮店主徐宏:六号桌上个苦藠大锅。徐七姐,年过花甲依然干劲十足。年轻时,她当过幼师、管理过企业,最终在上世纪90年代选择了餐饮行业,成为了西门桥最早一批开餐馆的人。
餐饮店主 徐宏:刚开始我们在这里开的富顺豆花,那个时候生意好得很,排起轮子的吃,后来我们又扩大了经营范围,又扩大(增加)了菜品,就开了苦藠鸭、然后那个藕王养生汤、西门桥家常味。无论时光变迁,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他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市民 郑成林:讲起我们大内江,其实好吃的东西多得很嘛,早上的牛肉面、油炸粑、大千干烧鱼,这些都是我们的特色,尤其是西门桥这条街,老内江都晓得,味道好得很。
公园、菜市、美食街,汇聚成内江人熟悉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念旧、超脱、坚忍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记者: | 代勇 龙朝阳 |
编辑: | 唐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