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本地

书屋“活”起来 书香“浓”起来——内江市农家书屋改革提升现场见闻

时间:2025-10-20 22:59:33 来源:i内江


深秋的甜城大地,泥土芬芳,书香流淌。


一场“书屋革命”正在内江的乡村田野间蓬勃生长。当农家书屋不再固守一隅,而是主动融入田间地头、产业园区、便民服务点、村民聚居点,甚至景区、老宅、村史馆,知识的种子便随着人们的脚步,播撒在每一寸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10月20日,内江市农家书屋改革提升全域试点工作推进会召开前,与会人员走进东兴区、威远县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产业园区,实地感受“农家书屋+”模式带来的活力与变迁。



作为农家书屋改革提升全域试点地区,内江坚持“人在哪里,书屋就在哪里”,积极探索“农家书屋+”模式,通过融合赋能,让一间间书屋悄然“变身”,有效破解了“有人没书看”“有书没人看”的难题,更在乡村营造出“读书乐”“乐读书”的浓厚氛围。


“随行阅读”:书香融入休闲时光


在东兴区田家镇三元村的“橘子园”农家乐,开放式书架巧妙地嵌在茶座旁。“书跟着人走,喝茶、钓鱼、散步间隙,随手就能取阅,客人们都说很惬意。”农家乐负责人濮加隆兼职图书管理员。这里开启了“随行阅读”模式,书不再是摆设,而是休闲体验的一部分。



同样,在威远县向义镇四方村世界无花果博览园的游客中心,“圣果书吧”暖暖的灯光下,村民与游客都可以在这里共享宁静的阅读时光。特别是针对村民和游客,推出的“积分存折”“悦读护照”深受大家欢迎。书吧管理员介绍,带上“存折”和“护照”,便可在向义镇的任何一个书屋集章,也可在不同的地方兑换不同的礼品。


“田垄书声”:知识赋能生产一线


走进向义镇水口村的冷链集配中心,眼前的景象令人耳目一新:一排排书架与绿油油的蔬菜盆栽交相辉映。



“等车交菜的空隙,翻翻种植技术书,学点新招、看看市场行情,方便得很!”水口村党总支书记刘念指着书架介绍。这里创新推出的“以书换蔬”活动尤其受欢迎——村民凭阅读积分可兑换农资或本地蔬菜。刘念透露:“目前已有80多人次参与,真正让科技知识在田间地头扎下了根。”


“文脉新生”:老宅院里的书香传承


在威远县柏林村椅子湾,经过农村面貌改善后的老宅院焕发新生,变身为“农家书屋+乡土技艺”传承基地。竹编、陶艺等传统技艺的书籍与工具陈列其间。“老手艺有了新传人,书里的理论配上老师傅的手把手教,年轻人都能亲身体验。”讲解员的语气中透着自豪。书,成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围绕内江市首个村级文化陈列馆——四方村陈列馆,当地实施了“农家书屋+研学实践”提升工程。阅读区、休闲区、特色文化剪纸手工区巧妙布局,动静分区、功能互补。古朴的陈列格局中注入了阅读的活力,这里已成为学生研学、村民活动、游客参观的重要文化节点。


“服务下沉”:阅读嵌入百姓生活


在红色资源丰富的田家镇正子村,书屋深度融入文明实践,探索“阅读+托管”“阅读+志愿活动”模式,让红色基因在书香中传承。



威远县南强村的改造更显贴心。原本设在二楼的书屋被整体“搬”到了便民服务中心一层,以“适老化”“亲子化”为导向进行设计。融合了藏书区、亲子阅读角与非遗展示空间,真正实现了村民“办事间隙可阅读、带孩子来有去处”的便利。


行走感悟:让知识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行走在稻田与书架交织的内江乡村,“按需生长”的农家书屋给出启示:与其追问“书屋应该是什么”,不如探索“知识可以流向哪里”。



“老百姓既要口袋富,也要脑袋富。”新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段晓红表示,下一步将在聚居点、产业展厅等人流密集处增设流动书架,“让书屋真正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



东兴区对外宣传中心副主任唐明润则透露了更精准的规划:“我们将深化书屋与本地涉农企业的合作,共建‘农技书籍专柜’,精准对接村民需求,让知识真正服务于田垄之间。”



当传统农家书屋告别千篇一律的“标配间”,内江用“书屋+”的百变形态破题:融入景区景点、嫁接产业园、盘活老宅院、嵌入便民站……书香所至,焕发出令人惊喜的化学反应。当每本书都找到最适合的土壤,文化振兴的根系自会深扎大地。

记者:刘小玲
编辑:唐中明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