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三链”同构 推动“土特产”做成“大文章”
时间:2025-09-13 19:02:45 来源:i内江聚力农业建圈强链,共享“甜味”发展成果。9月12日,内江市农业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产销对接大会举行,川内外90余家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经营主体齐聚一堂,共叙合作之谊、共谋发展之计。现场签约10个项目,合同金额3.9亿元,涉及招商引资项目、金融支农项目及农产品采购项目,为推动内江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再添活力。
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内江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以推进“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为抓手,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推动“土特产”做成“大文章”。
筑牢生产供应链
夯实农业“供给底盘”
农业发展,要在“特”字上做好文章。
近年来,全市聚智聚力抓好“内江黑猪、资中血橙、威远无花果、特色水产、粮油蔬菜、肉牛羊”等六大特色产业,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09个、面积158万亩。其中,国家现代农业园区2个,省星级园区7个、省合作园区2个,先后获得“中国黑猪(内江黑猪)之乡”“中国血橙之乡”等7张国字号金字招牌。
目前,内江黑猪年出栏28万头,是我国最古老、纯粹的四大优良地方猪种之一,内江建成全国最大的内江黑猪种群基地。
资中血橙年产40万吨,产量居全国第一,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77亿元。
威远无花果集中种植面积1.5万亩,航天育种无花果苗已进入结果期,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6.9亿元,内江是全国领先的无花果全产业链集中发展区。
水产方面,内江着力培育“甜城味·甜城鱼”品牌,鲶鱼产量全省第一,小龙虾产量全省第二,建成全省最大的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全市发展精品蔬菜面积18万亩、产量46万吨、实现综合产值32亿元。
全市突破性发展肉牛羊,2024年全市肉牛、肉羊分别出栏2.06万头、51.27万只。
锻造精深加工链
激活农业“增值引擎”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是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要素的天然集聚地。
内江依托优势农业产业布局精深加工园区,先后建成资中县食品饮料产业园、威远镇西食品集中发展区,启动建设内江甜味食品产业园(内自合作园区)等6个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引进13所农业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创建资中血橙研发中心、内江黑猪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19个,打造无花果酵素、天冬酒等一批单品爆款,“黄老五”成长为全国花生酥生产领军企业。
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启动以来,内江已构建起以“1+N”政策文件为支撑的工作体系,绘制完成产业链图谱,明确链主、链属企业106家。
目前,内江已申报2025年省级财政精深加工项目10个,总投资6.17亿元;储备千亿产业项目7个(总投资11.17亿元)、成渝合作园区项目2个;市级储备农产品重点项目33个,总投资达128.8亿元,覆盖多领域。
提升品牌价值链
构筑农业“特色名片”
内江地处“神奇的北纬30度”,孕育着绿色、安全、生态的农产品。
内江黑猪肉,富含17种氨基酸和胶原蛋白,肥肉含胆固醇比普通猪肉低50%,是川菜回锅肉等的最佳食材。
资中血橙是唯一含有花青素的柑橘品种,最高单价21元每斤。
威远无花果加工水平全国领先,生产休闲食品、酵素、饮料等5大类30余种产品。
田家紫皮大蒜、新店七星椒、永福生姜、资中冬尖等一批精品蔬菜质优价高……
这些本土优质特色农产品,不仅在内江家喻户晓,如今随着知名度和产业链不断攀升,也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树立起品牌形象。
近年来,围绕六大特色产业,内江以“甜城味·大千故里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内江农产品品牌发展引擎,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前,全市298家主体授权使用“甜城味”商标,培育了2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0个绿色食品、70个无公害农产品。全市拥有67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6个特质农产品,数量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
当前,内江依托本地大型餐饮店,推出“黑猪回锅肉”“姿造白乌鱼”“天冬龙门甲鱼汤”等15道川菜菜品;在内江城区开设农特产品精选集合店,逐步实现内江土特产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搭建“甜城农链通”产销对接信息平台,广泛拓展“甜城味”销售渠道。
随着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全链发力,“甜城味”不断从田间走向世界。
记者: | 张小丽 |
编辑: | 唐中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