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民营经济的“期中”答卷:市场主体加速扩容,融资“活水”持续涌流
时间:2025-09-05 16:07:42 来源:i内江塔吊长臂在产业园上空划出忙碌弧线,新项目厂房雏形渐显;商业街铺前客流熙攘,小吃店的烟火气与服装店的宣传声交织成热闹图景……
2025年上半年,内江民营经济在稳健发展的轨道上持续提速,实现增加值529.3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交出了一份基础稳、活力足、质效优的“期中”答卷。
市场主体的加速扩容与融资规模的稳步增长相互赋能,成为撬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而这背后,是内江靶向施策、精准服务的坚实支撑。
市场主体“量质双升”
政策沃土催开发展新花
“从核名到拿证,全程线上办理,还享受了免费刻章服务,没想到开办企业这么便捷!”刚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办完手续的创业者王先生对办证体验赞不绝口,直言“超出预期”。
这种被企业点赞的便利,正转化为内江民营市场主体蓬勃生长的强劲动力。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民营市场主体总量达22.37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7.85%;上半年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1.44万户,同比增长17%。其中新登记民营企业3744户,同比增长52.51%,私营企业总量已达 4.05万户,同比增长 5.76%;农民专业合作社新登记43户,同比增长34.38%。
从街头巷尾的个体户到高新技术园区的科技企业,从传统餐饮零售到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各类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勾勒出内江民营经济的旺盛生命力。
这份亮眼成绩背后,离不开市发展改革委深化市场准入改革、释放政策红利的有力推动。今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围绕破除市场壁垒、优化服务,打出系列“组合拳”,为市场主体发展保驾护航。
在政策保障上,市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排查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关情形的通知》《内江市违规设置市场准入门槛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问题甄别核实整改机制,通过多渠道宣传市场准入政策,提升社会知晓度。为畅通维权渠道,市发展改革委在政府官网公示投诉举报电话,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发布投诉举报渠道公告,让企业诉求“有处提、有人办”。针对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市发展改革委常态化清理不当干预行为与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已清理涉市场准入文件13件、拟修订1件,建立台账落实“应清尽清、应废尽废”,推动“非禁即入”落地。在激发民企活力方面,市发展改革委破解审批堵点,构建“极简审批、极速办理、极优服务”模式,威远县灵坦集团相关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针对重点项目,全市实施“标准地”供应改革,实现用地指标、规划条件“一次告知”,让企业提前明晰各项要求;同时,搭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政策红利,进一步优化了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使市场主体活力和市场潜力得到有效激发。
融资规模“稳步攀升”
创新机制注入金融“活水”
今年3月,隆昌广泰羽绒有限公司为缓解采购资金压力,向隆昌农村商业银行贷款300万元。然而,令公司法人胡良涛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贷款凭借的是公司的财报和银行流水等信息,手续比以往更简单,办理时间也从原来的1个多月缩短至一周。
“这次贷款流程简单、办理速度快,利率也比较低,才3.6,政策越来越好,解了我们企业的燃眉之急!”胡良涛的感慨,折射出当地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持续优化。
数据印证着融资环境的优化: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达521.51亿元,同比增长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88.03亿元,同比增长12.54%,利率低至4.12%,民营企业贷款平均担保费率控制在0.86%,综合融资成本持续走低。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政府采购向中小微企业倾斜30.98亿元,占比高达 98.99%,从市场端为企业注入稳定现金流。
融资活水的精准“滴灌”,源于机制创新的持续发力。
内江创新推出“征信报告+社会信用报告”双报告增信模式,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纳税、社保、水电气缴费、知识产权等8类19项信用数据,开发“甜城信易贷”专属融资小程序,明确 6项增信准入标准。自今年5月试点以来,已为244户企业建立增信档案,帮助10家企业修复信用,实现放贷147户、金额3.815亿元。
与此同时,全市深入开展“访企纾困”专项行动,全域全力推进“千企万户大走访”,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工作例会3次,各县区专班、银行专班有序推动辖内“推荐清单”动态管理和融资授信。走访经营主体11.2万户,推动2.16万户小微企业获得授信402.4亿元,累计放贷总额位列全省第8位。建立市小微协调机制外贸工作组,指导县区专班依据商务厅下发的市(州)外贸企业清单开展走访工作,走访140户企业,放贷47户、13.48亿元。从“企业找资金”到“资金找企业”的转变,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流向民营经济的“毛细血管”。
厚植发展沃土,民营经济根系愈发茁壮。
市场主体的“枝繁叶茂”与融资规模的“水涨船高”,共同绘就了内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如今,“甜城会客厅”政企恳谈会、民企双周座谈会等8大沟通平台常态化运行,33个市级部门建立民营经济联络员制度,“五个专项治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内江正以更优的生态、更实的举措,持续为民营经济“松土施肥”。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政策红利的精准释放,内江民营经济的“根系”将扎得更深,“枝干”将长得更壮,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记者: | 姜晓凤 |
编辑: | 唐中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