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本地

内江金银嘴村:一片蒲葵叶 “扇”出致富风

时间:2025-07-22 17:17:45 来源:i内江


分割尾叶、处理扇柄、梳理扇面、包边加固……7月21日,位于东兴区杨家镇金银嘴村的东兴区家扬蒲葵种植专业合作社里一派繁忙景象。“入伏”以来,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晾晒蒲葵叶、制作蒲扇,及时供应各地市场。



作为村里的传统产业,金银嘴村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引进广东蒲葵工艺,开启规模化种植生产。2010年,村里成立合作社并注册“家扬”商标。2023年建成的“蒲葵小院”里,产业路直通地头,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种着蒲葵,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现在用烘干机,一批能烘2000把,最快一天半就能完工,省时又省力!”走进王利华的工坊里,靠墙货架上整齐码放着待发货的蒲扇,最上层的烙画扇上,烫金诗句在晨光中格外亮眼。王利华和家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王利华自豪地介绍,他们家几代人都深耕蒲葵制作,每年可产蒲扇10多万把,年产值超过30万元。




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氏蒲葵制作工艺在代表性传承人王利华的带领下不断升级:从传统老手艺,发展到如今涵盖收割、烘干、压平、包边等20道工序的“手工为主、机器为辅”模式。他还将非遗烙画融入制作,开发出定制烙画扇等高端产品,从团扇到宫廷扇,10余个品种满足多样需求,让蒲扇更具市场竞争力。




随着蒲葵产业日渐兴旺,村子换了新颜,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返乡就业。


“我们是2009年从苏州回来学做蒲扇的,那时候村里正在大力发展蒲葵产业,刚开始我们只种了几分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4亩多,一年能产4万多把蒲葵,纯收入有10多万元,既照顾了一家老小,日子也越来越好。”村民蒲自强夫妇介绍说。





据了解,杨家镇金银嘴村发展蒲葵特色产业已有50多年历史,蒲葵传统制作技艺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嘴村是当地有名的“蒲扇村”。近年来,杨家镇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蒲葵种植和蒲扇加工业,目前已种植蒲葵6000余亩,年制作蒲扇逾500万把,年产值2000余万元,产品远销广东、福建等地。




刚收割的蒲葵叶,在各家工坊里完成蜕变,一道道工序流转间,一把把精致的蒲扇便新鲜出炉。从一片叶子到一个产业,从传统技艺到富民经济,金银嘴村的蒲葵故事,还在续写新的篇章。

记者:罗佳
编辑:唐中明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