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本地

探寻内江粮仓,看现代化手段端牢“中国饭碗”

时间:2025-03-25 18:04:27 来源:i内江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3月18日,记者走进内江市东兴区粮油储备有限公司的东兴粮食产业物流园区,探寻粮食储备背后的故事,感受这里为守护粮食安全所付出的努力。



初入园区:仓储规模震撼,粮食守护有序


踏入园区,一幅壮观的景象映入眼帘:一排排高大的平房仓整齐排列,坚实的墙体在日光下投下厚重的影子。仓房之间,道路平坦整洁,工作人员忙碌而专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粮食清香。



记者深入一座高大平房仓,目睹了2500多吨玉米的实地储存状况。在略显昏暗的灯光下,玉米以极为平整的方式铺放着,仓库散发着一阵阵玉米的清香味,仓库保管员陈海峰正专注地穿梭在粮仓内,认真检查粮食的状况。只见他熟练地俯下身子,抓起一把玉米,先是仔细观察玉米粒的色泽等情况,再将其放在手心轻轻揉搓,凭借多年的经验感受粮食的水分情况,最后凑近鼻子闻了闻。


记者走上前去与陈海峰交谈,他笑着说:“这些粮食就像宝贝,可容不得半点马虎。从粮食的湿度到有没有虫害的迹象,都得仔细查看,这关系着大家的口粮,责任重大啊!”



陈海峰还介绍,这里采用了先进的低温储粮技术,借助仓内低温空调、通风口和密闭门等设施,科学控制全仓平均粮温,确保冬季不超过15℃,夏季最高粮温控制在25℃以内,从而实现粮食的安全有效储存。


据悉,东兴粮食产业物流园区存储有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要粮食品种和食用油。


为什么要进行粮食储备呢?东兴区粮油储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皓介绍说:“粮食储备的意义重大,它主要用于调节东兴区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一旦遇到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储备粮就能及时投放市场,保障居民的粮食供应,稳定物价。可以说,储备粮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的‘压舱石’。”


科学管理:科技赋能储粮,精细守护品质


管得好,才能保证粮食的质量和安全。



走进检验区,工作人员正使用专业设备对粮仓里储存的粮食进行质量检测。公司质检员董丽告诉记者:“我们会对每一批入库的粮食进行抽样检验,检测其水分、杂质、重金属等各项指标,检验结果符合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才能入库。”  



除了在源头上严把质量关外,科学、妥善的粮食储存同样重要,这是确保粮食在储备期间始终保持良好品质的核心保障。



走进一座高大的平房仓,记者仿佛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智能仓储空间。这里配备了先进的低温系统、通风系统、熏蒸系统、出入库系统、安防系统和粮情检测系统。公司仓储科科长陈奇向记者介绍说:“我们推进绿色储粮,通过这些系统,可以精细调控仓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比如低温系统,能将仓内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延缓粮食质量变化。”



走进粮仓,记者看到,粮堆内错落分布着许多摄像头,它们隐匿在粮食之间,用敏锐的“眼睛”将粮仓的每个角落尽收眼底,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视频监控。这些摄像头不仅在现场发挥作用,其捕捉到的画面还能实时传输,省、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策性粮食购销监管平台可实现远程监管。


陈奇介绍道:“以前想要查看粮食状况,工作人员得挨个点位巡查,费时费力还难以保证及时性。现在可不一样了,借助粮情检测系统,坐在办公室里,轻点鼠标、滑动屏幕,就能轻松掌握每个点位实时情况。粮食的温度、湿度是否正常,有没有受潮、粮食是否有发烧发热的情况。一旦粮温发生变化,我们都能第一时间响应,及时采取措施,把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此外,公司采用环流熏蒸杀虫技术。在熏蒸过程中,气体通过环流均匀地进入粮堆,杀死害虫,最后再把废气抽出。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储粮化学药剂的使用,还实现了对粮食的绿色、安全储存。



仓库保管员的日常工作也十分细致。他们需要每天多次检查粮食的存储情况,并记录粮温、湿度等数据。仓库保管员陈海峰说:“粮食储存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不同季节要特别留意虫、霉等对粮食的危害,一点都不能松懈。”


绿色发展:“仓顶阳光”工程,降本增效双赢


光伏矩阵在粮仓穹顶之上铺展,闪烁着金属光泽,如同一片片银色的鳞片,为这充满生机的园区增添了一抹现代科技的色彩。 


当问到这些光伏发电板有什么作用时,陈奇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随即打开了话匣子:“以前粮库用的都是传统电力,随着先进储粮设备大量投入使用,用电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些光伏发电板就是粮仓自备的‘充电宝’,它可以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以满足库区日常用电所需。”


“你们是怎么想到建设光伏发电系统的呢?”记者好奇地追问。



公司办公室主任陶勇说:“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成熟,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资金补贴和技术指导等多维度措施。所以,当时我们萌生出在库区实施光伏发电项目的想法,并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成功争取到了省级、区级财政补助资金,确保了项目顺利完成。”


2020年,政府及企业共同投资建设了光伏发电项目,该系统于2021年10月完成竣工验收,实现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能源利用模式。每年,粮库的电费大约需要20万元,而“仓顶阳光”工程产生的电力不仅能满足粮库的日常用电需求,多余的电量还能上传至国家电网销售,每年可创造6万元的收益。


在一旁操作粮食通风设备的员工陈海峰也忍不住插话:“以前设备用电开销大,大家都有点畏手畏脚,不敢放开用。现在有了光伏发电,用电成本降下来了,设备可以根据粮食储存需求随时开启,粮食保管起来更省心。”陶勇接着说:“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成本,还为环保出了一份力,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科技赋能:信息集成共享,筑牢粮库壁垒


在公司的交易操作间,工作人员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正通过四川粮油批发中心平台熟练地进行着挂网采购与销售作业。



公司副经理付成英在一旁介绍说:“以前粮食交易主要依靠线下渠道,信息也不够透明,效率比较低。现在有了线上交易平台,不仅方便快捷,还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整个流程都能清晰追溯,极大提升了交易效率与透明度。”


在科技赋能粮食储备与监管的探索之路上,东兴区粮油储备有限公司迈出了坚实步伐。2022年至2023年,公司积极开展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项目建设,通过对粮库端各类设备进行集成,成功实现主要业务数据直采功能,打破了信息壁垒,让国家平台与省级平台政策性粮食购销监管系统之间的业务数据实现实时共享,视频监控也实现互联互通。



除了做好粮食储备的各个环节工作,东兴区粮油储备有限公司在管理和发展方面也不断探索创新。公司把月查、考评考核和绩效挂钩,对园区的卫生、虫害等方面进行严格检查,将粮食保管仓的检查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工作人员实行打卡上班,请假需领导审批,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安全生产始终是公司管理的重中之重。公司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和消防演练,模拟各类突发状况,让员工在实战中提升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保障粮食储备的安全。



此外,还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学习,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仓廪实,天下安。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强化监管,加强安全检查,督办问题整改,运用先进技术,筑牢粮食安全防线,守护好“内江粮仓”,为端稳、端好“中国饭碗”贡献更多内江力量。

记者:邓婉蕾 侯煜阑
编辑:唐中明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