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本地

市政协八届五次会议联组讨论实录

时间:2025-01-08 17:13:04 来源:i内江


1月7日,政协内江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举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联组会。


讨论会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落实重点改革任务,同心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江新篇章,开展协商发言。


激发群防群治活力


基层社会治理涉及面广,事关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近期,民革市委会针对基层社会治理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我市群防群治工作还存在效能发挥不够、潜能激发不足、政策组合拳有待完善等问题。


对此,民革市委会主委柳慧建议,将群防群治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群防群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要引导基层社区严格执行居民议事会等制度,将社会力量吸纳进来,下沉基层社会治理单元。尤其应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链接业主委员会等群众自治性组织,深化党群自助互助。


同时,广泛链接社会资源,鼓励和支持党群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治理,规范网格员、志愿者、五老人员、乡贤社会力量职责任务。


要制定网格员薪资待遇考核办法,健全激励机制,打通职业晋升渠道。强化普法宣传,以“法律七进”活动为载体,培养遵规守纪、崇德尚法的社会风尚。


加速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


内江大力推动优势产业不断优化升级,进而加速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民盟内江市委会通过调研发现,我市新材料产业培育还存在顶层设计和服务机制有待优化、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缓慢、新材料产业规模较小等问题。


民盟市委会主委邓国军建议,要完善服务机制,强化产业引领,靶向引进行业顶尖人才,统筹推动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深入研究新型能源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产业,实施社会化招商,筑牢项目支撑;夯实园区平台,深化要素保障,争创国家级钒钛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源汇聚到园区。


同时,要定期举办新材料产业发展论坛、企业峰会,拓展合作交流,提升综合竞争力。鼓励金融机构多种方式支持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健全风险监测,保障产业发展。大力推动新材料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推动创新发展。


加强产业用地保障


产业用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其开发利用水平直接关系到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强调要强化产业用地供给保障,优先保障制造业重大项目用地需求,为威远页岩气综合利用化工园区申报建设,以及融通高科、埃普诺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民建市委会主委徐进才在调研中发现,我市仍然存在一些制约产业用地开发利用的问题和短板。为此,他建议:加快控规编制,提升产业用地比例;加大征拆力度,提升“净地”储备面积,实现从“项目等土地”到“土地等项目”的转变。


同时,徐进才建议完善供地方式,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例如:建立土地弹性年期出让制度,丰富土地供给方式,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强化履约监管,对低效闲置土地通过收回、置换、合作开发、联合建设等方式盘活化解,让“低效存量”变“高效增量”。强化企业培育,提高亩均用地效益。


提升老年助餐服务能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大力提振消费”列为明年经济工作重点,提出要积极发展银发经济。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出台了《内江市老年助餐行动工作指南》扶持行业发展,形成“中央厨房+专业配送”“社区食堂+委托运营”等多种助餐服务模式。


为更好满足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民进市委会主委陈朗建议——


科学规划点位。优先选择积极性高、老龄化率高、独居老人多的区域设置点位;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村书屋等嵌入老年人助餐服务设施,探索对养老设施紧缺的老旧小区配备移动餐车,引导物业服务企业为老年人提供就餐便利;支持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食堂挂牌老年助餐点,开辟银发助餐专区。


在丰富就餐选择上,要根据不同需求,提供小份餐、半份餐、营养餐,以及公益餐、爱心餐,引入个性化菜品。


要延伸服务触角。例如,创新“共餐共学”融合模式,鼓励非就餐时段将“餐桌”变成“课桌”“书桌”,开展养老防诈骗知识、智能技术使用培训等,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还可以发展“老幼共托”服务,一站式解决居民养老、托育两大难题。


此外,可探索建立“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探索“就餐老年卡”模式等,因势利导确保老年助餐服务“办得久”。


打响“甜城味”品牌


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农工党市委会主委张永把目光聚焦在了“甜城味”品牌上。


他建议,要协同推进产业链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区域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统筹布局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经营主体补贴力度,通过专项信贷,撬动更多资本投入。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特色农产品从产品源头下沉向产业园集中的发展态势。


要培育打造“甜城味·甜城菜”“甜城味·甜城肉”“甜城味·甜城调味品”等地方特色品牌。建立品牌管理目录,分类管理特色农产品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打造特色农产品公共宣传阵地、产学研基地,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


要积极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通过共享农机、共享订单、共享农资、共享技术、共享品牌,实现多元化农业资源重组。鼓励市内大型购物广场、连锁超市等开展原产地采购,建立与基地、合作社及农户的合作。打造“数字+特色农产品”的精准化经营模式和“产销一体”的特色农产品运营基地。


推动内江特色餐饮高质量发展


内江餐饮源远流长、品类丰富,具有“味浓、味厚、味辣、味香、味鲜”的鲜明地域特色,以独特的口味、精细的制作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内江的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我市聚焦“甜味+”特色餐饮发展传承,推动“美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品牌建设缺乏竞争力、餐饮载体散而不强等问题不容忽视。


九三学社市委会主委段辉国建议从四个方面入手,推动内江特色餐饮高质量发展——


注重特色餐饮品牌建设,提升内江美食产业竞争能力。依托“中国黑猪(内江猪)之乡”“中国鲶鱼之乡”“中国白乌鱼”“中国天冬之乡”等8块金字招牌,推进特色农产品种养殖业、食品加工产业协同发展,将“资中冬尖”“永安白乌鱼”“新店七星椒”“镇西白萝卜”“永福生姜”“田家紫皮大蒜”融入内江特色餐饮,打造具有内江特色的餐饮菜品、预制菜、调味品。


强化特色餐饮主体培育,促进内江美食产业提质升级。培育一批特色餐饮数字化示范企业、现代餐饮产业人才;深化产学研合作、产教融合,推进课程设置与特色餐饮产业发展接轨;采用源头培养、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等模式,传授内江菜烹饪技法。


创新特色餐饮消费场景,增加内江美食产业消费供给。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新建或改造提升一批集品牌形象展示、菜品标准示范、美食文化溯源为一体的特色餐饮消费新场景。培育、认定一批特色餐饮品牌街区。推进特色餐饮进景区、饭店、学校、机关食堂、高速公路服务区、机场等场所。


加大特色餐饮宣传力度,扩大内江美食产业对外影响。讲好内江大千菜、水鲜、牛肉面等特色餐饮“品牌故事”。推进内江菜特色餐饮品牌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品牌曝光度


助推内江渔业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内江特色水产养殖蓬勃发展,但因产业链打造不足,产业效益提升潜力大。市工商联主席刘国春经过调研提出“建设特色水产品流通市场,助力内江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刘国春认为,内江特色水产品流通迫切需要集聚散交易、加工配送、宰杀冷链、菜品开发、科普体验、餐饮消费等功能覆盖的专业市场。为此,她建议,规划落实内江特色水产品流通市场的选址,建立以一个品牌鱼品为主,多种特色水产品为辅的市场。


支持内江特色水产品流通市场业态的引进和培育,建立小龙虾、水库花鲢等生鲜宰杀的大中型中央厨房、特色鱼预制菜制作处理中心,冷链储存及物流配送中心,加强菜品创新,瞄准用户体验推广。


同时,通过特色鱼的加工、鱼产品的食用研发、用户推广体验等业态活动的开展,促成订单渔业,进而带动内江特色水产养殖龙头改善水产养殖产业结构,指导推进内江特色水产养殖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刘国春还建议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强化信息共享,服务特色水产品品牌建设。


破解“招工难”与“就业难”困局


在“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的当下,破解供求错位难题是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的内在要求。


无党派人士代表侯传刚建议,通过正面、积极的宣传报道,营造重视实体经济、尊重制造业工作岗位的社会氛围,引领全社会就业观念的转变,让年轻人认识到制造业工作岗位所蕴含的价值和发展潜力,从而转变就业观念。


要搭建多元招聘服务平台,畅通求职用工渠道。建立定期或月度沟通机制,全方位、常态化地搜集各类用工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招聘岗位以及零工需求信息,形成全面且精准的招聘需求清单。同时,对企业用工缺工情况实施动态监测,为后续精准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要完善综合政策支持体系,助力企业吸纳就业。政府部门应将就业质量纳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考量范畴,进一步优化并落实助企纾困等各项政策。依据企业的岗位数量、薪资水平、技能培训等关键指标,科学合理设置税费减免、信贷优惠等支持等级,精准扶持企业发展。


要深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灵活调整专业及课程设置,强化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共育产业适用人才。



记者:徐艳梅
编辑:黄梅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