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川渝行|隆窑遗产博物馆: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与融合
时间:2024-07-05 23:29:53 来源:i内江时光折叠处,总会释放出惊喜。隆昌土陶制作始于汉代,兴于明代,经过600多年岁月长河,在此刻又一次迎来华丽登台。
7月5日,“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川渝行”的华文媒体采访团来到隆昌,近观百年龙窑,一眼千年看隆昌土陶历史脉络,亲身体验制陶的乐趣。
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在这里双向奔赴。
“通过现代技术赋能,隆昌土陶制作已从生活用具向精致艺术品转变。”隆昌金林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双作为参与者、见证者感受颇深。他说,土生土长的隆昌人对道路旁、工厂内大大小小的土陶并不陌生。隆昌土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在四川隆昌石燕桥镇一带,特别在净土村内,已经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汉族土陶文化,先后于2017年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年被评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中国成立后,伴随公私合营的产生,净土内的土陶作坊迎来了隆昌土陶的全盛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当时石燕桥镇保存有传统的龙坡窑(土造阶梯窑)100多处。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现代化的天然气窑炉慢慢替代了传统的土窑,因年久失修现隆昌市仅存的龙窑遗址58处,其中在净土村内发掘有53处。其规模宏伟,建造工艺复杂,极具历史文化价值。
走进博物馆一楼的展示大厅,各种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奇形异状的土陶,因精致、有特色吸引人。“看这个铜鼓平瓶,是已经80多岁的艺术家潘若骏老人的作品,他将书法与陶艺结合,经过八次烧制才得这一件……”邓双介绍,像这样的艺术品颇受市场青睐,除产品本身的功能,其所带的艺术价值为隆昌土陶的“前途”拓宽了渠道。目前博物馆已与来自川渝的13名艺术家签约合作。
当非遗技术赋能文旅又将如何?
近年来,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工业+文旅的跨界融合逐渐成为文化游、乡村游的主角。
顺着博物馆往下,二层的土陶展示厅陈列着100余件藏品,承载时光留下的斑驳痕迹;三层体验区域,可尽情将自身创意与泥土结合,生成独一无二的土陶作品。
据邓双介绍,隆窑博物馆依托现保存较为完善的两条龙坡窑(土制阶梯窑、总长度126米、共计44仓)中间空间改建,建造成风格独特、建筑结构复杂、较好地保护纯土质阶梯窑。与大多数仅用于陈列展品的博物馆不同的是,该博物馆依山坡而建,通过危房改造、空间重组等方式,打造成集土陶文物展示、非遗体验、研学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型博物馆,可展出藏品500件以上,容纳近300人观展和体验。
“开馆以来已陆续接待来自成都、重庆等多批次游客。”邓双说,可以说隆窑博物馆的诞生,填补了隆昌无土陶博物馆的空白,也将成为隆昌研学游的又一打卡地。
站在博物馆三层平台向山下望去,隆昌金林陶瓷有限公司的厂房渐次排列。同处一地,山上博物馆内展示土土陶文化和传统工艺,山下现代企业用先进技术生产土陶制品,相互映衬让一切和谐有序,这是非遗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交融的生动演绎。
记者: | 邹蕾 兰萍 |
编辑: | 唐中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