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面貌改善行动 | 内江神奇“魔术手”, 变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时间:2023-12-09 11:09:22 来源:微东兴
房前屋后大清扫、路面垃圾杂物随手除……近日,东兴区文化馆志愿服务团队来到东兴区陡坎社区开展“清杂去乱·六净六顺”清扫活动。同一天,东兴区农村面貌改善行动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集中精力抓好“场镇洁净”清理整治、“道路洁净”清理整治、“院落洁净”清理整治、“水域洁净”清理整治、“田园洁净”清理整治、“林地洁净”清理整治等“六大工程”攻坚。
年底收官之时,东兴区注定收获满满,农村面貌改善看得见的成效算得上一项。村道平坦宽阔、房屋错落有致、农家庭院干净整洁、田间地头瓜果飘香……走在东兴区广袤乡村,入眼皆是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的景象。
春潮起处画卷新。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如同一双神奇的“魔术手”,在东兴大地绘制出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新画卷。
乡村旧貌换新颜
12月7日,在双才镇涂家村,包联干部带领志愿者们,现场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撸起袖子,拿起镰刀等工具,在空闲地上、道路两侧等处,清除以“芭茅草”为主的杂草、枯草,并同步清除了隐藏在草丛中的白色垃圾和乱堆乱放、乱牵乱挂的物品,确保“清杂去乱”工作全覆盖、无死角。


今年,东兴区委区政府把农村面貌改善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建立“1+8+1+N”工作体系,制定工作实施方案,8项工作专项方案,组建1个工作专班,制发N个配套落实文件。并建立年度目标考核机制,充分运用好考评结果,实行政治、精神、经济同步激励,强化督导跟进。聚焦“八比八看”,建立“红黑榜”激励机制,指导村(社区)做好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层治理、项目推动、公共服务提升、六净六顺工程、农房品质提升等工作,确保推进有力有序。把群众最关心,反响最强烈,愿望最迫切的问题重点谋划、重点推进。


2023年,在田家镇、富溪镇、东兴街道三个目标镇(街道)45个村(涉家社区)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实施项目45个,投入资金10.84亿元,涉及4.5万户12.8万人,召开院坝会510余次,开展“乡风文明示范户”“最美家庭”等评选,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六净六顺”,全年共清理残垣断壁1854处,整治彩钢棚8729平方米,整治土坯房563栋。“厕所革命”让近5万户的旱厕变成了无害化卫生厕所,垃圾分类集中处理让“脏乱差”变成了“绿净美”。


乡间一改旧容颜,再上农家一层楼。在示范院落的带动下,许多村庄华丽蜕变。形成“一院一策”、“一户一档”的工作机制,勾勒“产业随人走,人随环境留,一镇一业、一村一景、一院一韵”的特色。富溪镇田溪口村红旗大院成立攻坚队,以点带面助推乡韵宜居与产业发展,采取全域规划、项目整合、群众参与、美乡优城、共建共享的工作体系,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典范。田家镇万年村围绕农房改造、污水治理、庭院美化等,逐户收集群众需求,对照农村面貌改善实施内容,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钟家大院院落共有村民27户,镇村干部充分运用“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模式,完善农房功能,每户农具存放处,家禽家畜全部实行圈养,美化房前屋后,打造“最美庭院”。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美丽乡村由“一处美”变成“处处美”、也由“外在美”转为“内在美”、由“一时美”迈向“时时美”。
要建设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工作需要突破资金、机制、保障等一系列难题,实现开题破局。


东兴区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多元化筹集建设资金。高质量、高效率推进“甜城办”,积极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四川政务服务网和天府通办APP东兴区分站点建设并上线,推进基层政务服务事项减时限、减材料、减环节。目前,全区各镇(街道)政务服务事项材料减免率达70%,时限缩短率达93%。全年共开展提升基层人员服务水平专项培训59次1481人次,提供帮办代办8.02万件。对已实施“三化”建设的田家镇、富溪镇便民服务中心和59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补充完善适老化设施,同时梳理“村能办”清单,为进一步推动“村能办”工作做准备。


同时,全面铺开户属改造工程,开展“百日攻坚行动”,打响攻坚战。组建210支专业施工队伍,进村入户开展项目施工。通过各方努力,全区45个重点项目、26244户属设施、157个20户以上院落均全面完工。完成村道建设63公里;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40.8公里;村级活动场所提升改造35个;适老化改造681户;启动14个农村场镇提升改造;完成全年新(改)建高标准农田3.2万亩。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东兴区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四级”包联力量,成立由510人组成的3支“攻坚队”和45支“攻坚小分队”。各级领导干部全面参与,3名市领导和7名区领导分别包联3个目标镇(街道),26个市级部门和24名区领导包联45个目标村(社区),45名调研员到目标村担任指导组组长,55个区级部门、3个目标镇(街道)498名干部包联村组。


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得到强化,3支攻坚队和45支小分队下沉一线,重点推进全区院落整治改善,致力啃下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硬骨头”,完成“硬任务”。乡村的颜值提升不仅需要打造面子,更需要文明的里子。东兴区在提升乡村功能、彰显乡村韵味的同时,全面构建以党建引领、政治统揽、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村治理新格局,共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


在铜车湾大院大门口,一张醒目的积分红黑榜格外引人注目,上面详细记录着每家每户近期综合环境得分情况,村委会通过此举,定期带领村民代表开展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切实引导广大群众提升环境卫生整治自觉性,倡导群众自觉摒弃婚丧陋习,实现“颜值”“气质”一块提、“面子”“里子”一起新。如今,村民们已经从被动的“要我改”转变到主动的“我要改”,大家不甘落后,争做文明村民,守护美好家园。


双才镇十字村为更加深入地推动移风易俗,营造和谐文明新农村的浓厚氛围,多次组织村干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通过院坝会、入户宣传等方式,向村民宣传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并向村民讲述拒绝高价彩礼、提倡喜事俭办、丧事简办的原因与好处,倡导村民自觉践行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


群贤至而百业兴,同心筑则新局开。石子镇太和村乡贤邹信勇主动为家乡改面貌捐款10万元,带动周定强捐款5万元,发动在外人士积极捐款支持家乡建设。田家镇天延村乡贤孙勇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设计道士嘴院落的布局和改造,不仅出资10多万元为村内硬化道路,还自始至终参与道士嘴精品院落改造,主动让利,帮助亲邻,亲自上门做有困难、有矛盾户的工作,乡亲们深受感染,得到大家的踊跃支持,纷纷参与进来,互帮互助互让,使示范点位打造项目顺利完成。


乡村之美,美在天蓝水碧、美在乡风文明、更美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产业兴旺。
在永福镇盘陀村,种姜大户佘国全正和妻子在田地间为客户挖掘生姜。挥锄起姜、修剪枝叶……沾满泥土的鲜姜出土,阵阵清香扑面而来。再用高压水枪冲洗泥土,白白嫩嫩的国家地理保护商标——永福生姜便“崭新出炉”。依托特殊的地理优势,在2023年-2030年,永福镇将逐年扩宽种植面积上千亩,生姜产业的发展预计可带动至少500户以上农户参与,年产值收入预计可达3千万元以上,集体经济每年收入可在20万元以上。未来,永福生姜产业也将形成种植、加工、贸易一整条产业链,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双才镇高屋村的金秋蜜桃已经由青变红,迎来了成熟期,全面上市了。走进高屋村东兴区华俊种植专业合作社桃园内,一棵棵桃树硕果累累,一个个饱满圆润、色泽诱人的蜜桃挂满了枝头……


近年来,内江天冬、田家紫皮大蒜、永福生姜、金秋蜜桃等东兴特色产业让乡村振兴焕发出新生机,成为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全区以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为抓手,统筹推进“三农”重点工作,推动产村融合发展。推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养殖户”养殖模式。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举措,整治撂荒地2760亩,确保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7.48万亩、产量37.61万吨。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东兴区实施的强有力的举措,切实改善了农村面貌,持续美化、净化、亮化人居环境,为乡村美容增颜,给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注入了新活力。
生态美起来
环境靓起来
乡韵浓起来
一个个美丽村庄
正在甜城大地上澎湃出无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