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本地

“千万工程”的内江“答卷”

时间:2023-12-07 08:31:23 来源:i内江


从吹响号角,到初获战果,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一条条公路通到村民家门口,一位位走出去的村民重返乡村……自今年3月8日内江召开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动员大会,正式吹响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冲锋号以来,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内江就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答卷”——


截至目前,内江市首批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18个目标镇(街道)260个村(社区)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加速迈向乡村振兴。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结合本土实际,内江因地制宜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努力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美乡村新画卷,为城乡融合发展奠定基础,书写了“千万工程”的内江实践新篇——


惠及千家万户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照进现实


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配套不足、镇村风貌老旧杂乱、农房品质参差不齐……这是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之初,内江广大农村面临的“先天不足”和“成长的烦恼”。


除了看得见的“面子”,还有“看不见”的里子: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农村“一老一小”占比大,呈“老龄化”“空心化”趋势……



如何解决好内江乡村存在的这些问题,浙江“千万工程”作出了示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内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并以此为重要突破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首批18个目标镇(街道)260个村(社区)工作进度已经完成90%。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全市共完成户属设施改造7.5万余户,其中包括危房、土坯房改造(拆除),入户路建设,清理违建房,整治偏杂房、废弃棚舍、残垣断壁,改造厨房、厕所、庭院,新安装自来水,整治清理阴阳沟等;876个20户以上院落公共区域改造全面完工,基本形成民居风貌改善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态势。


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健全,路、水、电、气、讯“五网”得到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超7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100%;向镇便民服务中心新下放65项事项,新增75项“村能办”事项,农村一般事项在家门口就能办理。


乡村加快构建“一区域一特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村12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个,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分别达96个、141个,同比增长84.61%、235.71%。


通过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乡村住房条件、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产业发展明显提升,乡村治理更加有效,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东兴区田家镇正子村,生活污水通过“生态肾脏”有效处理,乡村环境品质大幅提升,家家户户门前用竹篱笆围成“微菜园”“微果园”,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实现了春赏花秋有果。


在隆昌市金鹅街道光辉村,当地针对村里不少农户厕所与猪圈“共处一室”的情况,大力推动户厕改造,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推动了村民养成卫生好习惯。


在资中县银山镇岗石村,“橙丰小院”一改过去乱糟糟的模样,土坯房全部拆除,危旧房得到改造,院落干净整洁,村民们闲暇时在新建的小广场上下棋聊天,勾勒出“岁月静好”的画面。


在威远新店镇、镇西镇之间,一条崭新的公路串联起镇西无花果加工园和新店无花果集中种植区,不仅将两镇之间的距离“缩短一半”,方便了群众出行,更成为当地无花果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动脉”……


从“面子”到“里子”,内江广大乡村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描绘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丽画卷,让“走路不糊脚、(义务教育)上学不掏钱、小病不出村、办事不着难、勤俭不偷懒、发展不犯愁”的乡村生活蓝图一点点照进现实。据统计,3903户长期外出农民返乡改造或新建住房,返乡定居或安家人员大幅增加。


理清“千头万绪”
实干笃行出成效


如今,行走在内江广大乡村,随处都能感受到农村面貌改善带来的变化。


从去年12月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正式作出部署,到今年3月召开动员会拉开帷幕,农村面貌改善行动迅速在内江广大农村掀起热潮并实现开题破局。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内江如何迅速理清工作思路,并推动工作落实?


答案就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内江辖区面积5385平方公里,辖70个镇、13个街道、924个村、356个社区(46个农村社区),农户数102.04万户、农村人口291.4万人。农村面貌改善,涉及面宽、量大、内容多,任务艰巨。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问题导向,内江迅速找到解题思路——



全覆盖聚焦镇(涉农街道)、村(社区),聚焦镇村风貌较为杂乱、农房品质参差不齐、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等问题,锁定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乡村民居风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八项重点任务”,大力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系统观念,内江很快明确了以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优村、兴村的实施路径——


坚持集中连片、整体安排,坚持统一规划、分别实施,坚持试点示范、渐次推进,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全市70个镇和7个涉农街道近千个村庄,分成5个批次,首批启动18个目标镇(街道)的农村面貌改善工作,其余镇(街道)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同步实施,先规划后建设,先计划后实施,一村(社区)一个规划作战图、一个实施方案、一张资金项目清单,建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求实理念,内江找到了以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美村、靓村的突破口——


因地制宜改善农村面貌,不搞大拆大建,按照实际需求确定建设项目,以实际改善村民生活为前提,首批确定266个建设项目。坚决杜绝形象工程,把建设投入压缩到必需的限度内。提倡用果树、蔬菜美化庭院、村庄,不用城市园林花木,既节约成本,又让农村保留田园风光,不简单变成“城市公园”。


分类施策改“旧”,探索土坯房、残垣断壁等“拆旧留权”模式;整治人居环境,实施“六净六顺”工程;推广美丽乡村“小组微生”模式,发展庭院经济,建设“微菜园”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补齐乡村短板。


内江人深知,产业是强村、富村的关键。只有美丽的“面子”,没有产业支撑的“里子”,乡村依然留不住人。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辩证思维,内江坚持把改善农村面貌过程变成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过程,始终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作为头等大事,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推行“农户复耕一批、业主整治一批、村集体组织代耕一批、项目改造一批”动态清零撂荒地。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集看、吃、玩、购、住于一体的文旅村落、文旅园区不断涌现。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科学理念和方法,内江迅速理清了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千头万绪”,并以实干笃行推动工作出成效。


攻克“千难万阻”
花小钱办成大事


5年推动全市77个镇(涉农街道)农村面貌实现根本性转变,除了时间紧、任务重,内江还面临着资金、工作机制等难题。


在内江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曾红军看来,“在没有大规模投入的情况下,要破解一缺(缺钱)一难(群众工作难做),就只有撬动群众的改善意愿,从他们的诉求出发,把好事办在心坎上。”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为民情怀,内江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着眼最基本、最该做的事情,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花小钱办大事,以较小的投入求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实施农村面貌改善之初,内江就确定了“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乱治什么”的指导原则,对照126项具体任务,改什么由农民说了算。



“干不干,群众说了算;怎么干,群众商量着干”。为精准摸清群众需求,内江对首批18个目标镇(街道)共260个村(社区)、21.2万户、63.5万人开展了3轮全覆盖摸底调查,召开村(社区)院坝会1万余场,充分听取农民群众意见,因户施策确定改善内容。


在推进农村面貌改善行动过程中,内江始终坚持群众主体、全民参与,既节约了资金,又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市中区朝阳镇下坝桥村,房前屋后杂乱的老竹林、闲杂空地改成了微菜园,拆房剩下的旧砖和石头成了砌水沟的原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不大拆大建,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变化,吸引了全市不少乡镇前来参观学习。


隆昌市鼓励村里的能工巧匠组成施工队,就近承接相关业务。1000多名本地能工巧匠参与其中,引导1.7万余户农户积极主动投工、投劳、投资,发动群众筹资0.9亿元进行农村面貌改善,群众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 。


资中县推行乡风文明积分制,将“六净六顺”、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制定积分细则,目前已在资中县369个村(社区)全覆盖有序推进。自乡风文明积分制实施以来,受到广大村民的认可,“小积分”发挥基层治理“大合力”,农村面貌明显改善。


面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仅靠农民群众自身是不够的,而仅靠基层组织也解决不了重大项目建设的问题,必须在较大区域内统筹力量和资源。在这场全民参与的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党建引领是关键一环。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强基固本,内江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完善组织体系,强化县级统筹领导、镇级组织实施、村级执行落实,建强基层党组织。推动力量下沉,推行“百镇千村包联制、万名干部下基层”。加强考评激励,建立比群众参与、看干部作风,比乡风文明、看治理有效等“八比八看”考评机制,激励引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扎实推进农村面貌改善行动。


市委成立农村面貌改善行动领导小组和8个专项工作组,制定总体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定期调度,全力推进。市、县、镇、村四级联动,18名市级领导“一对一”包联首批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18个目标镇(街道),123个市级部门包联224个村,统筹市、县包联力量2723名,组建攻坚队18支、小分队224支下沉一线,成为推动工作的“领头雁”。


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群众参与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4.3万余户农户积极投工、投劳、投资,923户农户专程返乡新建农房,新增39269户农户自筹安装自来水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时间镌刻奋进足迹。进入12月,2023年的时光车轮即将抵达终点,首批目标镇(街道)陆续交上答卷,一幅内江乡村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在甜城大地已徐徐展开。


顺风破浪心无畏,乘势扬帆志壮怀。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的召开,为内江推动农村面貌改善注入新的动能。


当前,内江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谋实谋细各项工作,奋力把省委全会精神转化为内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以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为“画笔”,内江正在广袤的农村大地描绘一幅幅更加美丽的画卷。

记者:张小丽
编辑:唐中明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