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本地

评论|坚持强基固本 实现“美颜永驻”

时间:2023-11-20 08:32:48 来源:i内江


首批18个目标镇(街道)已完成户属设施改造7.5万余户,占计划数的102.58%,20户以上院落公共区域改造876个全面完工,基本形成民居风貌改善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态势……通过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内江乡村住房条件、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产业发展明显提升,乡村治理更加有效。


成效的取得实属不易,巩固维持改善成果尤为重要。多举措推进农村面貌改善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方能让乡村“美颜永驻”,持续为乡村振兴赋能。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非一时之功,如何推进农村面貌改善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首先应科学统筹,确保改善成效经得起时间检验。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在规划中不仅要明确现在怎么改,也要规划今后谁来管;选材时不仅要考虑当下效果,也要斟酌是否经久耐用,切实避免改善后无人管、不耐用等问题,确保改善长久有效。


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好“后半篇文章”。


科学制定管理方案。农村面貌改善了,更应确保长久维持、持续优化,这就需要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人顾、处处有人管。由谁管?动用多方力量管。


持续实施包联制度,坚持评比考核,发动各级相关部门和镇村等持续用力。依据各自职能明确管理责任,如,公共设施由镇村管理,门前屋后卫生由村民负责等。特别是对于闲置住房的房前屋后,更要明确维护方,其微菜园由谁种植管理、房前屋后由谁清理等细节不可忽视,实行责任到村或到人,坚决防止微花园、微菜园重变闲杂地。


坚持依靠群众是实现农村面貌改善常态长效的核心,其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移风易俗尤为关键。


村民是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最大的受益者,也是“重要关系人”,村民是否参与、支持直接影响改善成果能否巩固。


曾经,农村部分地区环境脏乱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农民群众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所致。应常态化开展“六净六顺”,实行联户员等监督和积分制引领,“内外”驱动,督促引导群众改变生活习惯。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先进户”等典型,增强农民群众荣辱感,推进农民群众养成自觉维护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让农村面貌改善真正成为“自家事”,让每个人成为自觉巩固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成果的主人翁。


如此,方能实现真正改善、长久改善、彻底改善,让乡村“美颜永驻”。

记者:陈莉萍
编辑:唐中明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