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坚持强基固本 实现“美颜永驻”
时间:2023-11-20 08:32:48 来源:i内江首批18个目标镇(街道)已完成户属设施改造7.5万余户,占计划数的102.58%,20户以上院落公共区域改造876个全面完工,基本形成民居风貌改善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态势……通过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内江乡村住房条件、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产业发展明显提升,乡村治理更加有效。
成效的取得实属不易,巩固维持改善成果尤为重要。多举措推进农村面貌改善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方能让乡村“美颜永驻”,持续为乡村振兴赋能。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非一时之功,如何推进农村面貌改善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首先应科学统筹,确保改善成效经得起时间检验。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在规划中不仅要明确现在怎么改,也要规划今后谁来管;选材时不仅要考虑当下效果,也要斟酌是否经久耐用,切实避免改善后无人管、不耐用等问题,确保改善长久有效。
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好“后半篇文章”。
科学制定管理方案。农村面貌改善了,更应确保长久维持、持续优化,这就需要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人顾、处处有人管。由谁管?动用多方力量管。
持续实施包联制度,坚持评比考核,发动各级相关部门和镇村等持续用力。依据各自职能明确管理责任,如,公共设施由镇村管理,门前屋后卫生由村民负责等。特别是对于闲置住房的房前屋后,更要明确维护方,其微菜园由谁种植管理、房前屋后由谁清理等细节不可忽视,实行责任到村或到人,坚决防止微花园、微菜园重变闲杂地。
坚持依靠群众是实现农村面貌改善常态长效的核心,其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移风易俗尤为关键。
村民是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最大的受益者,也是“重要关系人”,村民是否参与、支持直接影响改善成果能否巩固。
曾经,农村部分地区环境脏乱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农民群众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所致。应常态化开展“六净六顺”,实行联户员等监督和积分制引领,“内外”驱动,督促引导群众改变生活习惯。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先进户”等典型,增强农民群众荣辱感,推进农民群众养成自觉维护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让农村面貌改善真正成为“自家事”,让每个人成为自觉巩固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成果的主人翁。
如此,方能实现真正改善、长久改善、彻底改善,让乡村“美颜永驻”。
记者: | 陈莉萍 |
编辑: | 唐中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