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要激发“内力”
时间:2023-11-17 14:33:22 来源: i内江在威远县向义镇柏林村椅子湾村,一种积极“向好”的热情让人感动:村民黄长久每天早上完成屠宰本职工作后,都会帮着村里进行环境卫生检查;村民宋润权利用自己多年的工匠手艺,将村里坑坑洼洼的路面、设施改造一新;村民陈亮在经济困难情况下配合行动,自强自立,自己动手改造房屋……
向义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向义镇在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最大的收获。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内江以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为突破口,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方案、配套制度,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让更多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都是“外力”,而非“内力”。笔者认为,要推动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取得实效,仅凭“外力”显然不够,外部力量常常会因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出现不能及时帮助到位的情况,因此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内力”才是关键和核心。
那么什么是“内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这表明,农民作为农村的主体,就是发展的“内力”。
如何激发“内力”?在笔者看来,最直接有效的就是在乡村树“典型”,让农户带农户。向义镇按照培育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新生产的“新农人”思路,利用闲置农房建立“向义镇新农人讲习所”,定向开展蔬菜产业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加强本地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以宋润权为代表的一大批“典型”树立起来了。同时,通过“积分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将“我要发展”“我要致富”“我要振兴”的意愿,在乡村最大程度激发出来,黄长久就是其中一员。
向义镇的做法,不失为激发“内力”的一个好借鉴。
记者: | 兰萍 |
编辑: | 唐中明 |
评论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