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本地

辩证施策 强村富村——内江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述评(四)

时间:2023-11-16 08:23:13 来源:i内江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作出重要指示,要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小切口,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内江学习应用“千万工程”蕴含的辩证思维,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强村、富村,坚持把改善农村面貌过程变成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过程,始终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作为头等大事,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动态清零撂荒地,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关键词:固本


坚持辩证思维,方能在全局工作中找准着力点和发力点。


农村面貌无论怎么改善,其目标都是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而在“好日子”的标准里,吃饱穿暖永远是第一位的。


在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内江坚持辩证思维,高位推动,将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作为一大重点,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证粮油生产能力。


初冬的田野,落叶金黄。位于东兴区田家镇的内江长江现代农业园区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内江综合试验站基地,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科研人员抢抓农时,组织村民开展冬小麦播种工作。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粮食品种的研发和转化,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副所长王相权告诉记者,试验站有500余亩田地,作为新品种区域试验,从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病(逆)性等方面鉴定新品种小麦,为小麦新品种审定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023年5月,内麦416入选国家小麦育种联合攻关抗病小麦新品种和新种质资源目录。


近几年,通过亲本配组、杂交选育及参加各级各类新品种区域试验,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审定并推广了多个小麦新品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王相权说,市农科院将继续加大小麦新品种选育力度,在保持抗病性突出的基础上,重点攻关小麦产量与品质,培育更多集丰(产)—抗(病性)—优(品质优)特点的小麦新品种,助力小麦产量提升,确保口粮安全。


抓住产业“牛鼻子”,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面貌改善工作。内江始终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作为头等大事,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以产兴村提振群众参与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决心和信心。


在隆昌,令人欣喜的农业产业,莫过于一地两收的“稻渔”产业。在隆昌市胡家镇,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与产业兴旺相得益彰。


胡家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高标准稻虾综合种养,依托“稻渔”产业,种粮养虾,实现一田双收。


胡家镇解放村村民兰祖洪是种粮的“老把式”,村里建起合作社后,他在此找到工作,每天有100元的收入。


据统计,通过推行“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模式,胡家镇引进培育龙头企业2个、专合社11个、家庭农场26个、业主70个,集中连片发展稻虾1.4万亩,年产值达1.41亿元。


特色产业兴村富民,和美乡村就有了基底。


关键词:强村


粮食生产,根在耕地。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内江坚持把改善农村面貌过程变成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过程,始终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作为头等大事,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推行“农户复耕一批、业主整治一批、村集体组织代耕一批、项目改造一批”动态清零撂荒地。


挖掘机来回穿梭,工人们加紧清理渠道,现场一片繁忙景象——近日,市中区永安镇枷担湾村高标准农田提标改造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枷担湾村党支部书记钟仲康告诉记者,这次村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面积约230亩,预计12月底前完工。完工后,全村高标准农田面积将达1100亩,将有效助力耕地增产,粮食增收。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土地面貌和耕地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村民钟英说,没有建设高标准农田前,农业生产浇水难、犁地难、收割难,如今有了高标准农田,以后也能实现机械化,种地的难题没有了。


尽管不是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试点镇,但市中区凌家镇主动融入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大潮,在撂荒地整治工作中狠下功夫。


该镇严守耕地保护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全力以赴推进“耕地找回”任务落地落实。为推进耕地恢复工作,该镇成立了耕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镇领导联系各村包片制度,并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镇已恢复耕地1299亩,其中栽种面积500余亩。


依托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东兴区田家镇火花村7组村民罗再君的生活变化巨大,他家原本用瓦钢棚盖的旧房子变成两层楼房,院坝也得到修缮,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更令他惊喜的是,村里还帮助他开垦了撂荒地,他种上了菜苗。“感谢党的好政策”之类的话,罗再君说了不知多少遍。


隆昌市圣灯镇梨园村撂荒地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村党组织书记李兵说,以前老百姓的房前屋后脏乱现象十分突出,许多土地处于撂荒状态。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之后,撂荒地得到重新整理,大家种上了蔬菜、果树,撂荒地变成了“微菜园”“微果园”。村里还通过采取积分制形式,促使老百姓的卫生习惯逐渐养成。


经过整治,一块块撂荒地变成良田,土地回归“本业”,成为粮食和多种农作物生产的主阵地。


记者从内江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中旬,全市摸排撂荒地1.37万亩,并实现动态清零。


关键词:富村


“千万工程”坚持发展论,把美村与富村结合起来,盘活生态资源、田园风光资源,转化自然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强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重产业、活力足的路径。


充分发展的农村产业,是良好农村面貌的根本支撑。


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内江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推动集看、吃、玩、购、住于一体的文旅村落、文旅园区不断涌现。


资中县银山镇是内江市农村面貌改善行动首批试点镇之一。在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一个个别有风味的农家小院逐渐呈现,六角嘴村的稻香小院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结合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稻香小院对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进行改造提升,真正实现了“一户一策”“一院一景”。


在积极改造脏乱公共区域和宅基地留权微菜园的同时,小院还结合村内产业和技术指导,采取农户+托养模式,订单式销售农产品,建成了以农产品为主的农事、农耕体验区和微菜园,发展庭院经济。依靠村集体经济助力,村民利用改造的16个微田园、微菜园种植西瓜、红薯和小菜,庭院成为能增产增收的经济小院。


今年,该村预计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


“千万工程”坚持发展论,让村子既要美、又要富,如何实现,产业是关键。


产业发展起来,农村面貌日益改善,乡村振兴就有了依托,在外的游子也愿意“回来”。


东兴区富溪镇白马滩村13组村民刘武彬原本在城里从事餐饮行业。随着农村发展日新月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故土乡村饱含眷恋的刘武彬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今年3月,47岁的他回到家乡开始创业。


他要打造一个集露营、民宿、餐饮、采摘种植、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旅融合园区,让更多在城市生活的人来到这里,体验田园生活的自在惬意,并为之取名“昨日山乡”。


刘武彬介绍,“昨日山乡”农旅融合园区计划投资超500万元,占地80余亩,建成后,既能让村子更美,也能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内江农业产业基础好,特色产业就可发达。


近年来,内江擦亮中国血橙之乡、黑猪之乡等7块“金字招牌”,召开世界无花果大会,做强生猪、水果、蔬菜、水产等农业特色产业,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全市新建、改扩建规模肉牛养殖场100个、规模肉羊养殖场176个,目前已完工肉牛养殖场69个、肉羊养殖场135个,新增肉牛产能2.23万头、肉羊产能9.99万只;全市规模肉牛场达121个、规模肉羊场达177个,同比分别增加132.69%、321.43%。


推动农村面貌改善,抓住了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乡村产业等几大重点,强村、富村的目标就不远了。

记者:姜晓凤
编辑:唐中明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