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本地

“千万工程”的内江实践(战果篇)

时间:2023-11-09 17:20:51 来源:i内江


内江是什么模样?


她地处川南,被誉为成渝之心;她有5385平方公里的富饶山水;她是承载405万甜城儿女开拓奋进的广袤大地。


从城市到乡村,这里日新月异、风光如画,这里产业兴旺、宜居宜业,这里民风淳朴、乡风文明。


改变,是甜城儿女埋头苦干的终极目标,更是全市上下砥砺奋进的最新战果。



内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以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为突破口,坚持“民需、宜居、宜业、和美”四向发力,计划用5年时间推动全市70个镇和7个涉农街道的农村面貌全域改善,奋力谱写“千万工程”内江篇章。


今年3月,内江启动了首批18个镇(街道)农村面貌改善行动。8个月,200多个日夜,内江的乡村已经迎来历史性巨变。


宜居:改善民居风貌佳


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改什么?怎么改?


内江的答案是坚持以“民需”为向。先全面摸清民意,注重与民共商,再进行科学谋划,统筹布局。


据统计,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实施前,内江对18个先行镇(街道)、260个村(社区)、21.2万户村(居)民开展3轮全覆盖摸底调查,围绕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召开“院坝会”1万余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00余条。


事前掌握了群众意愿,改造的结果才能让群众满意。这一点,在资中县银山镇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银山镇充分尊重民意,采取分批召开“同院共商”院坝会的办法,了解群众最期盼的改善内容,通过群众会议的形式议定,找到了破解改善分歧的“最大公约数”。


银山镇碾子湾村花房子院落一共有26户农户,户与户之间都是小路连接。院落里有旱厕,有几间土坯房,还有残损破旧的偏房,因为位置或结构不合理,院落的公共空间十分狭小。


在充分听取民意后,银山镇对花房子院落的改造作出了如下规划:拆除土坯房3间共50平方米,其中1户需重建;拆除危旧房4间共60平方米;拆除废弃棚舍10处,院坝硬化整理400平方米,砖砌堡坎、挡墙约150米。新建排水沟600米,整理入户道路路基300米,清理聚居点公共绿化用地3处、200平方米。


这次改造,几家农户的偏房得到重新修缮,位置也进行了调整。这样一来,院落中间就得到一块公共区域,用作居民的休闲健身场所。


对此,院落里的住户都特别满意。


村民徐尚书家的院子里原本有两间半人高的石砌矮房,用于圈养家禽。得知村里要统一改造,徐尚书和家人举双手赞成。


“原来这一片房子挨得近,路也窄,搬运东西很不方便。改造后,路宽了,坝子也有了,做什么都方便了。”徐尚书说。


离开银山镇,把视线对准市中区朝阳镇下坝桥村,微菜园里,72岁的村民黄英正在采摘辣椒。她脚下的土地,几个月之前还是废弃的坝子——堆了杂物,长了杂草。


今年5月,依托村里实行的农村面貌改善行动项目,这个地坝变成了微菜园。菜园边缘的排水沟也得到规整,砌水沟的原材料就是村里拆掉老房子后留下的石头。


黄英说,水沟整好了,下大雨也不怕雨水倒灌进屋子里,房前屋后也不会再因为排水不畅导致蚊虫滋生,住起来安全、舒服多了。


数据显示,截至10月30日,全市完成户属设施改造75610户,占计划数73705户的102.58%。其中,完成危房改造3595户、改造(拆除)土坯房3376户、入户路建设16294户,清理违建房、整治偏杂房、废弃棚舍、残垣断壁等7032户,改造厨房11362户、改造厕所22466户、改造庭院14391户、新安装自来水8907户、整治清理阴阳沟38277户。20户以上院落公共区域改造876个,已全面完工。


宜业:产业兴旺固根基


清晨,威远县向义镇柏林村热闹起来,大货车停靠在公路边,收购村民种植的蔬菜。


“蔬菜是我们村的主导产业,大部分村民家里都种菜。今年,我们正带领村民从种植传统蔬菜转变为有机蔬菜。”说起村里蔬菜产业的发展情况,柏林村党支部书记许真华滔滔不绝。


在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同时,柏林村也注重对老百姓思维观念的引导。


种菜多年的许真华知道,通过改进种植和管理方式、施用有机肥等,蔬菜品质得以提高,蔬菜的价格自然也会涨上去。



这两年,村里为了让老百姓成为更专业的菜农,多次邀请农业专家进村授课。今年6月,许真华还带着十多个村民前往眉山市仁寿县参观学习当地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大家开阔了眼界,思想观念也有了转变。


“有机肥的成本比一般的化肥更高,但是老百姓还是热情高涨,大家都觉得要改良。”许真华说。


这也意味着,改良过后,柏林村的“一村一品”将从蔬菜变成“有机蔬菜”,产业特色将更加凸显。


几公里之外的向义镇水口村,也把蔬菜种植业作为巩固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成果的重要支撑。


该村建成了5亩智能育苗大棚、10亩精品果蔬冷链集配中心,新建和改造产业道路8公里,新建和维护蓄水设施40余亩,实施大机井建设并修缮老水井28口,公共区域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形成了精品果蔬的育苗、种植、供销一条龙产业链条。


育苗大棚负责人焦连红说,以前靠传统模式育苗、种植,产量产值都不高,遇到极端天气甚至颗粒无收。现在,这个育苗大棚综合利用机械化、自动化相关技术,对种子严格把关,确保菜苗质优量丰,不仅降低了种植户生产成本,还提高了蔬菜产量及经济效益。


村里的特色产业进村可见,全市的特色产业,上“会”可见。


10月27日至30日,第九届四川农业博览会在成都举行,内江市以“中国甜食之都 让世界爱上内江甜”为主题设馆参展,全面展示了内江市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内江黑猪、内江白乌鱼、地道天冬、隆昌稻虾、资中血橙、威远无花果、七星椒、黑山羊等一大批内江特色农产品,让“甜城味”品牌的知名度再度提升。



农博会上,四川天草润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东海自信满满地向客人介绍展台上的天冬系列产品。在产销对接活动中,汪东海还代表东兴区作了特色产业和农产品推介,推介的主角就是内江天冬。


作为内江的特色产业之一,目前,内江天冬在东兴区的栽种面积约有6万亩。到2030年,按规划全区天冬种植面积将达30万亩。


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是内江自上而下的部署,也是各村镇脚踏实地的落实。你看,“一区域一特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已经在内江成为现实。


截至目前,内江在产业发展方面的成果不胜枚举——


成功举办2023年世界无花果大会,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村12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个;


规划建设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8个,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6个;


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建设“微田园”,新增有效耕种面积超1500亩;


新改建高标准农田5.66万亩,整治复耕撂荒地1.33万亩,实现动态清零;


聚焦内江黑猪、威远无花果、资中血橙、特色水产等特色产业,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培育省级及以上农民合作社144个、家庭农场133个,建设全国规模最大的血橙基地、“内江黑猪”种群基地;


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分别达96个、141个,同比增长84.61%、235.71%;


上半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居全省第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


和美:乡风文明村更靓


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助推内江广大农村更加向美而行。


美在哪?除了房子、便民路、排水沟等,还包括村民家门口的“微菜园”,它的呈现,让老百姓的生活美有了点睛之笔。


当记者行走在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实施后的乡间,不难发现,几乎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地有了一小片菜地,小葱、蒜苗、芹菜、青菜……村民几乎足不出户就能采摘到新鲜蔬菜,怎一个“便利”了得。


采访中,村民告诉记者,这些菜地,此前或是脏乱的竹林,或是闲杂空地,或是废弃的宅基地,这样一改,这些土地都有了新生命。


小小菜地的变化,让农民生活更有田园味,更有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记者从内江市乡村振兴局了解到,以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为依托,内江着眼农业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利用节庆搭台,举办“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年庆”为主题的特色休闲农业节庆活动,建成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24个。同时,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庭院经济”模式,发动200余家辖区企业参与结对帮扶,撬动社会资本超2000万元,建设“微田园”“微菜园”11184户、标准农用棚舍6592个,让房前屋后美起来、游客留下来、乡村热闹起来。


改变的过程中,文明乡风吹进了更广阔的田野。


隆昌市圣灯镇三台村村民陈容姚还记得,以前,大家习惯把杂物、柴草等堆放在门前,垃圾随手扔,村里的卫生环境实在难上“台面”。现在,村里设置了专门的垃圾收集点,同时通过卫生评比等形式,大家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整个村子都变干净了。



三台村党委书记张亨林介绍,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实施后,村里不断引导群众整治房前屋后环境卫生,通过日常清洁、集中大扫除、设立“红黑榜”等,让清洁行动实现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村民爱护、共建美好生活环境的意识显著提升。


在资中县双河镇中峰寺村唐家院子,人居环境村民自治“六净六顺”优、差评比公示栏上清楚地展示着院落每个住户的卫生评比结果。这是该村激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举措。


中峰寺村党总支书记邱润芳介绍,每个月,村里都会围绕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六净六顺”、邻里关系等内容,对每个家庭进行评级,并将结果公示出来。


评比的结果直接影响每户村民的文明积分,村民积攒到一定的积分后,可去村里兑换牙膏、牙刷、洗洁精等日用品。


邱润芳说,评比和积分制的实施,让许多村民的思想和行动都有了巨大转变。维护家庭周边环境卫生,积极主动参与村级卫生活动和乡村治理,已经成为老百姓共同的行动自觉。


实际上,评比+积分制,是双河镇在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重要举措之一。如今,这一治理方式已在全镇17个村(社区)全面铺开。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镇组织村(社区)干部、驻村帮扶力量、“联户员”、党员等入户走访9000余人次,召开党员大会100余次、村民代表大会300余次、坝坝会400余次。全镇建立了17个积分超市,截至目前已开展集中兑换活动85次。


在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内江全域推进“六净六顺工程”,实施村庄清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五大提升行动”,常态化保洁公路9074.7公里、河(湖、库、池塘)1766个,清理农村家庭庭院5.79万个,建设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2489个,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甜城码上收”“绿岛”模式。


与此同时,全市推进非目标镇清杂去乱和残垣断壁整治,摸排残垣断壁4169处,投入1097.5万元完成清理3032处。建立镇村废旧农膜回收处置体系,加工处置废旧农膜554.1吨。开展场镇卫生大扫除2984次,清理场镇垃圾杂物2万余吨,全力推进实现农村“净、顺、美”。


文明乡风体现在人居环境改善中,也体现在治理效能提升中。



今年以来,内江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村(居)民议事会等“一约四会”作用,选树群众身边先进典型示范带动,评选乡风文明示范户500余户,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2106户,“好媳妇”“好公婆”3140人。实施城乡文明创建融合发展试点,87个市级以上文明村同文明单位“一对一”结对共建,优化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合力打造移风易俗讲堂、“家风”主题文化院坝等,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成绩见证历史,未来扑面而来。


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内江用实践探索解题思路。如果再问内江是什么模样?走进甜城的美丽乡村,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这里有百姓宜居的精美画卷,这里有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这里有“诗和远方”的理想生活!

记者:姜晓凤
编辑:唐中明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