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内江行丨王书记精彩的“双城生活”
时间:2023-11-09 09:56:16 来源:内江广播电视台王书记的“名气”很大,大到生活在川渝两省市的群众认识他,甚至曾创下一个月接待了20多批次慕名而来的客人。他常常在四川、重庆来回跑,过着属于自己的“双城生活”。
▲位于交界处的三合村
▲隆昌市石燕桥镇三合村
党委书记 王东
王书记何许人也?
他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最基层的村党组织书记。与其说他的名气大,不如说他所在的隆昌市石燕桥镇三合村的名气更大。
三合村位于石燕桥镇李市片区东北方,与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普陀村交界,是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内荣农高区)农业园先行区的核心区。而内荣农高区,是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十大功能平台之一。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近日,记者在三合村党委书记王东的带领下,走进这个备受关注的村落,听他讲述“双城生活”。
▲“双昌”智慧猪场
三合村与普陀村之间,虽没有明显的界碑和界限,但却有自己的标志性建筑:一个是“双昌”合作园区科技文化馆,一个是“双昌”智慧猪场,正好位于两村的交界处。而这两个标志性建筑也是由两地共同出资建设、共同经营管理的。
▲“双昌”合作园区科技文化馆
站在科技文化馆的广场上眺望,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好的山水田园画:一大片阡陌纵横的稻田与波光粼粼的鱼塘完美拼接,远处郁郁葱葱的山坡下,一排排白墙青瓦的川渝民居错落有致,崭新的水泥路将景致、民居紧紧相连。
▲三合村的景色如“山水田园画”
如果没有当地人提及,外人很难看出这里是分属于川渝两省市的两个村。现在,这两个村已然成为川渝两省市打破界限,深耕一块农业“试验田”的“前沿阵地”。
▲三合村和普坨村的农产品展示
“基础设施已经建好了,现在就是赶快把产业做起来、强起来,让两地老百姓进一步得到实惠。”王东告诉记者,三合村已发展油茶300亩,稻虾500亩,与荣昌共建双昌智慧猪场。下一步,还将在党建共建,协商议政,跨村自治等方面联动,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三合村力量。
▲三合村稻虾产业
71岁的三合村村民陈云鑫把1亩多土地流转了出去发展产业,再加上做点除草、管理田间等工作,一天有80元的工钱。他特别高兴地告诉记者:“不曾想过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子会发展得那么好,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陈云鑫在三合村的种植基地务工
▲三合村村民 陈云鑫
不仅王书记过上了“双城生活”,两地村民也会在茶余饭后围在一起跳舞、聊天,甚至互相“扎起”。
在王书记讲述的“双城生活”故事,有一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今年国庆前的9月23日,重庆安富街道办事处普陀村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石燕桥镇三合村来了近千名村民“捧场”,他们还主动参与道路清洁、秩序维护、节目表演等环节,硬是把一个村的大喜事变成了两个村的共同喜事。
9月18日,当普陀村党总支书记唐强告知王东荣昌区将在普陀村举办丰收节的确切消息后,王东既激动又兴奋,当天就组织50多名村民,对该村公路沿线进行全面的除草与清扫,整整干了3天。9月23日丰收节当天,石燕桥镇和三合村主动派来2名交警、3名民警、5名镇干部、4名村干部。
王书记的“双城生活”是隆昌市作为川渝合作的桥头堡在最基层的真实写照。在这背后,是隆昌市加快建设成渝毗邻地区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的拳拳决心。
▲隆昌市稻渔产业
在三合村之外更广的县域内,隆昌市建立了稻渔产业联盟,重点推进荣昌隆昌4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绿色发展产业带建设,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32万余亩,创建以稻虾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7个,形成稻渔产业环线106公里,发展稻渔综合种养17.3万亩,其中标准化稻虾种养8.8万余亩。
记者: | 罗尹 熊喜立 谢金成 |
编辑: | 唐晓萃 |
责编: | 敬双宇 |
审核: | 黄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