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的内江实践(攻坚篇)
时间:2023-11-08 17:12:03 来源:i内江20年来,“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
通过“千万工程”引领,广袤的农村成为农民生活的幸福之地,成为人人向往之地。而这,也是内江大力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初衷。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内江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工作迅速突破资金、机制、保障等一系列难题,实现开题破局,一幅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在内江农村大地徐徐铺展。
花小钱办大事
走进市中区朝阳镇下坝桥村,户与户之间的泥巴小路改成了平整的水泥便民路,房前屋后杂乱的老竹林、闲杂空地改成了微菜园,拆房剩下的旧砖和石头成了砌水沟的原材料。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不大拆大建,花最少的钱办成更大的事,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更大的变化,是下坝桥村在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的做法,吸引了不少团队前来参观学习。
今年7月5日,内江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美乡优城(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亮点、成效和举措,下坝桥村发生的故事,成为内江推进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典型案例,也是“千万工程”在内江落地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
从今年3月8日召开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动员大会,到实实在在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成效振奋人心,经验值得总结,但距离规划中的蓝图还有差距。
就在新闻发布会前一天,7月4日,内江召开全市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包联工作推进会。会议通报了包联工作有关情况,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 化包联工作推动农村面貌改善集中攻坚的通知》,解读了包联工作职责,安排部署了下一步工作。
其中明确提出,7月上旬至10月底前,开展农村面貌改善行动集中攻坚。具体要求为:对照“六净六顺”“八个一”工作要求,建立“一户一清单一销号”和《公共区域整治清单》台账,全面完成户属设施和20户以上院落公共区域改造,其余项目在10月底前达到80%以上的进度,确保全年目标任务于12月15日前全面完成。
彼时,全市上下找重点,抓难点,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务实的举措,掀起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百日攻坚。
攻坚队下沉啃“硬骨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根据内江市农村面貌改善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强化包联工作推动农村面貌改善集中攻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原有包联力量基础上,全市成立以市级部门挂联干部、包镇县级领导为“双队长”,目标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为副队长的镇级攻坚队。市、县各包联部门另增派2-5名攻坚力量,会同镇级党政班子成员、镇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到村任职选调生等,组成村级攻坚小分队,强力推动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各项工作。
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得到强化,全市18名市级领导“一对一”包联18个目标镇(街道),123个市级部门包联224个村,统筹市、县包联力量2723名,组建攻坚队18支、小分队224支下沉一线,重点推进2500余个院落整治改善,致力啃下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硬骨头”,完成“硬任务”。
走进现在的市中区永安镇鹿子村鹿鸣苑,宽阔的院坝干净整洁,微菜园内有村民栽种的各种新鲜蔬菜,干净的墙面上还绘制了充满生活气息的壁画。
鹿子村农村面貌改善攻坚小分队有10多名干部,包括市区两级包联单位下沉人员、镇干部、驻村干部等。截至目前,帮扶部门已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10余次,参与入户走访3次,提供资金支持6万余元,还贡献了很多改造提升的好“点子”。其中,“鹿鸣苑”这个名字就是市科技局的包联干部想出来的。
根据《通知》,攻坚队的主要任务是聚焦农村面貌改善“五不”(村民走路不糊脚、(义务教育)上学不掏钱、小病不出村、办事不着难、勤俭不懒惰)、“八个一”(一套品质住房、一间整洁厨房、一个卫生厕所、一个美丽庭院、一条硬化入户路、一个好家风、一门实用技术、一种健康爱好)等着力重点,指导、参与、推动镇(村)做好规划编制完善、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基层治理创新等工作。
8月29日-9月5日,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组建5个工作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党建引领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专项调研督导。根据调研督导情况,自实行包联机制以来,攻坚合力不断提高,部门优势有效发挥,工作成效日益体现,特色亮点鲜明突出。
各包联部门(单位)结合自身优势和行业特点,积极开展帮扶工作——
市委宣传部为内江高新区高桥街道谢冲村增设1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点位;
市民政局落实资金支持市中区永安镇红牌坊村、漏棚湾村建立养老互助站,引导村民参与自治、支持民居风貌改善、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到东兴区田家镇碧云寺村、杨柳社区开展义诊活动,用实际行动守护群众卫生健康……
各包联部门(单位)还积极动员引导广大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支持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争取社会多元力量帮扶——
市政府办公室争取重庆市、成都市企业捐赠项目2个,总金额10万元;
市市场监管局协调社会资金5万元,支持东兴区田家镇七家嘴社区和经藏村农村面貌改善行动;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别向隆昌市圣灯镇圣光村和圣灯社区投入项目支持资金12.5万元和14.18万元……
9月15日,内江市农村面貌改善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市级部门包联工作“红黑榜”评比的实施方案》,由市农村面貌改善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委组织部具体实施,对123个市级包联部门每季度评比“红榜”20个、“黑榜”10个,以进一步抓实农村面貌改善包联工作,充分发挥考核评比“指挥棒”作用。
截至10月31日,全市计划改造户属设施73705户,完成75610户,完工率102.58%。计划改造20户以上院落公共区域876个,完工876个,完工率100%。市、县包联部门(单位)累计争取包联帮扶资金6263.23万元。
撬动群众积极性
10月11日,全市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工作推进会召开,为阶段性工作定义:抓重点、破难点、出亮点,农村面貌改善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会议通报,今年,内江首批启动了18个目标镇(街道)、260个村(社区)的农村面貌改善工作,涵盖规划编制、风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提升、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等8项重点工作、126项具体任务。截至9月底,126项任务中超八成进度已达75%以上。
在村容村貌方面,18个目标镇(街道)改造农房近6.5万户,改造20户以上院落公共区域693个,基本形成民居风貌改善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态势。宅基地复垦面积超50亩,“微庭院”改造新增有效耕种面积超1500亩,吸引了一大批返乡人员改造老旧房屋并回乡居住。
在人居环境方面,内江深入实施“六净六顺”工程,推进路、水、电、气、讯“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超7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维持在100%、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100%。
在乡村产业方面,内江加快构建“一区域一特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成功举办2023年世界无花果大会,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村12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个,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场分别达96个、141个,同比增长84.61%、235.71%。
阶段性成效的背后,是内江坚持调动各方力量,尤其是发动群众。
对此,隆昌市金鹅街道光辉村党委书记彭良富感触很深。
“我们村距城区仅5公里,但人居环境等远不及周边村子。”彭良富告诉记者,确定为试点村之后,针对村里不少农户厕所与猪圈“共处一室”的情况,他们以改厕为突破口,建议在猪圈里砌一堵墙,隔出一个独立卫生间,补贴后仅需花400多元。
“第一次征求意见时,部分村民并不愿意,说‘已经习惯了’,钱再少,也觉得没必要。”彭良富一边动员村里党员干部带头改,打出样板,又给村里年轻人打电话,动员他们做老人的思想工作。7次院坝会后,光辉村农村面貌改善顺利推进,入户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川南风格的白墙青瓦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菜园里各类蔬菜青翠欲滴。
在内江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曾红军看来,“在没有大规模投入的情况下,要破解一缺(缺钱)二难(群众工作难做),就只有撬动群众的改善意愿,从他们的诉求出发,把好事办在心坎上。”
在推进农村面貌改善行动过程中,内江始终坚持群众主体、全民参与,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东兴区富溪镇田溪口村红旗大院,有几户村民的老房子比较破烂,院落改造前,镇村干部多次与房主商量整治房屋的事情,房主都说家里的房子没人住,不愿意整治,但是当他们看到其他院落经过改造环境变好了,就主动给镇村干部说要回来翻修房子。
隆昌市鼓励村里的能工巧匠组成施工队,就近承接相关业务。1000多名本地能工巧匠参与其中,引导1.7万余户农户积极主动投工、投劳、投资,发动群众筹资0.9亿元,群众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 。
在威远县镇西镇杨家嘴村,78岁的吴竞辉“眼馋”村民们一天天变美的小院。此前,抗拒村干部做工作的他,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终主动提刀砍掉了脏乱差的老竹林,用青瓦和竹竿围了一个小花园。
在内江高新区高桥街道楠桥村,原本在内江城区做生意的村民肖华,看到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便将多年不住的老房子进行重建,昔日老宅变身小洋楼,吸引带动30余名村民回乡建房。
…… ……
数据显示,自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实施后,内江坚持群众主体、问需于民,目前群众知晓率、参与率达98%以上,切实激活了改善的内生动力,广大村民从“站着看”变为“主动干”蔚然成风。
时间镌刻奋进足迹。进入11月,2023年的时光车轮即将抵达终点,首批目标镇(街道)也即将交上答卷。
按照全市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工作推进会部署,全市上下正坚定信心决心,锁定目标、铆足干劲,下大决心、下真功夫,全力推动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提质增效,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记者: | 张小丽 |
编辑: | 唐中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