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坚定前行,让甜城故事振奋人心——内江市庆祝第24个中国记者节座谈会侧记
时间:2023-11-06 19:32:53 来源:i内江他们奔走在新闻一线,用镜头捕捉感动;他们善于抓取细节,用文字定格温暖;他们始终坚守初心,用话筒为事实发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闻工作者。
时光匆匆,又至中国记者节。“深藏功与名”的新闻工作者成了这一天的焦点。
“哟,今天穿这么帅气吗?”11月6日下午两点,参加内江市庆祝第24个中国记者节座谈会的记者小伙伴们,见面后开始了相互“打趣”——对于平日习惯了冲锋衣、牛仔裤、运动鞋装扮的他们,当天身上的一袭正装,确实有那么点“突兀”。
习惯了风吹日晒的他们,此刻要以最有仪式感的姿态,迎接这个特别的节日。
2023年,注定难以忘怀。
这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全市上下紧盯目标任务,实字当头、以干为先,加力加劲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各条战线掀起了拼经济、搞建设的热潮。中央、省级和市县媒体紧紧围绕内江中心工作、民生热点开展新闻宣传报道,始终保持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不断锤炼“四力”基本功,用群众鲜活的语言,创作了一批写新、写实、写活,有思想、有风格、有感情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
这一刻,他们从幕后走向了台前。
“一年来,已经推出1篇头版头条稿件,8篇头版重磅稿件,与往年相比,可以说遥遥领先。”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四川日报报业集团驻内江办事处主任徐浩程,在这一年“讲好内江故事”中最深的感受是,要有大局观,将宏观与中观、微观相互融通,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既要站在天安门上考虑问题,又要在田间地头想问题”。
“我一直都是甜城内江的粉丝。”四川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主任助理兼川南记者站站长向显焱以“‘甜蜜之城’话‘甜蜜故事’”为题,讲述与这座城市一同成长,一起奔赴未来的故事。
一年多来,四川广播电视台深度关注内江,献礼党的二十大的《一江清水向东流》融媒体报道,展示了谢家河再生水厂用科技赋能实现污水“再生”;在新春走基层报道中,聚焦内江资中血橙产业,把镜头对准当地创新“果+渔”产业的绿色融合发展模式,讲好老乡们的甜蜜幸福故事;完成深度访谈节目《内江:绿色筑底“甜蜜之城”》,全面展现内江绿色生态、绿色经济、绿色家园的高质量发展底色。
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去采访的路上,是媒体人的生动写照。内江日报社时政特稿部记者张小丽现场讲述她“在路上的故事”。
“作为农民的女儿,当我看到李明贵沾满泥巴的大手拈着轻飘飘的纸币,满是褶皱的脸写满苦涩,脑海里一下子想起自己七八岁时,和父母亲一起头顶烈日挨家挨户叫卖西瓜的日子。丰产不丰收,菜贱伤农,不仅仅是一个字面表述......”张小丽的东兴区石子镇旱地坝村“莲花白受‘困’”连续报道让人动容。
资中县融媒体中心主任雷雅茗将镜头对准这座文化古城,创新方式深度挖掘,并加强与中央、省级媒体对接,全方位、多角度讲好船城故事、内江故事。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央、省级和市县媒体累计刊发内江正面报道9万余条次。其中,中央级媒体3000余篇、增长20%,省级媒体1.3万余篇、增长40%,稿件质量、数量均实现新突破,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内江,来到了内江,并喜欢上了内江。
采访故事,还在路上继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为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
庆祝记者节,除了总结来时路的获得,更要牢记初心使命,以朝气蓬勃的姿态奔向下一个新闻现场,用一篇篇鲜活的文章,一幅幅精彩的图片、一个个生动的新闻报道,为内江经济社会发展注脚。
文章合为时而著。“即将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重点研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一周年策划应该抓住这个重要节点率先发声、权威发声。”徐浩程表示,会后将继续完善方案并启动采访。
张小丽坚定着自己的信仰:“作为一名记者,我庆幸,能够通过媒体的力量,让一个个问题得到解决;我也自豪,用我们的文字和镜头,向更多的人展现内江的信仰、厚度、温度和力量。”
以梦为马,驰而不息。入行8年,对新闻事业的热情依然写满内江广播电视台记者王雨的脸上。
他对未来许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继续坚实脚力、明亮眼力、开动脑力、深耕笔力,讲好内江故事,传播内江声音,用一条条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报道记录这个伟大时代。
路在脚下,风景在变,环境在变,但是那些追求新闻理想的执着身影不曾改变,向前延伸的方向不曾改变……
记者: | 兰萍 |
编辑: | 唐中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