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内江
时间:2023-06-02 10:12:18 来源:内江广播电视台6月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内江”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全力保护生态环境,着力提升市民生态环境获得感和满意度,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加快建设美丽内江等方面的亮点、成效、举措。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一年。一直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位推动”上见真章,在“协同联动”上聚合力,在“治理成效”上惠民生,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迈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内江打下了坚实基础。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蔡虎城:“接下来,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美丽内江建设为统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以生态修复和生态示范创建为重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内江力量。”
生态城市格局加快构建
积极促进城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近年来,我市围绕滨水宜居公园城市建设,聚力“净水”和“增绿”两项工作,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城市园林绿地大幅增加,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山青水秀、人水城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格局加快构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朱宇:“2020年底前中心城区11条城市黑臭水体经治理全部达到长治久清,新增公园绿地面积3590.3余亩,实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以及“将11条黑臭水体建设为11个连接城乡的生态公园”的美好愿景。"
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今年是实施《内江市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实施方案》的收官之年,据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仲明介绍,我市深入开展“甜城码上收”智慧化模式,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进单位、进小区、进广场、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大力营造“人人知道分类、人人参与分类”的浓厚氛围,让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仲明:“目前,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资源化利用率达86.66%,回收利用率达38.4%,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在国家住建部历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中,稳居全国前茅。”
推进农业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在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以及农药化肥使用量降低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农业领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唐智:“2020年—2022年,全市农膜回收率分别为82.2%、87.07%、87.51%。截至今年5月25日,全市共回收废旧农膜39.01吨;去年全市总计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105.08吨,无害化处理104.26吨,处理率达到99.22%。”
写好工业领域“降碳”、“减污”和“增绿”3篇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补江表示,为减少工业生产活动对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我市主要从源头减量、提质增效、末端治理三个方面综合施策,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补江:“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突出写好工业领域“降碳”、“减污”和“增绿”3篇文章,以工业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 | 王源 熊喜立 |
编辑: | 杨珩 |
责编: | 杨腊 |
审核: | 彭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