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动天府·内江篇② | 书记带去了哪些内江“甜城味”?
时间:2023-06-02 18:24:27 来源:内江头条 威远融媒 封面新闻 中国网等▲点击观看视频
共赴青山绿水,纵览生态画卷,探寻绿色动能,展现绿色实践。
日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四川广播电视台开设《绿动天府》专题访谈栏目,对话市(州)党政“一把手”,展现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谋划和生动实践。
6月2日晚18:00,《绿动天府》第一季最后一集《内江篇》在四川卫视《今日视点》栏目播出。市委书记邹自景做客演播厅,带领观众在沱江山水间感受“甜蜜之城”的绿色崛起。
江粉儿将带着网友们的四个“好奇之问”,为大家介绍访谈节目中的亮点。
这次我们来看看第二问:书记带去了哪些内江“甜城味”?
访谈中,邹自景书记带去了内江牛肉面、古法红糖、花生酥、无花果、血橙等特色产品向大家推介。
川香念·内江牛肉面
面条劲道细滑、牛肉绵香化渣、汤底麻辣鲜香,内江人的一天就是从这样一碗牛肉面开始。
内江牛肉面作为内江名小吃,素有“巴蜀小吃之首”的美誉,在20世纪八十年代,因其独具一格的风味,被载入了《川味小吃》《中国小吃》等专著,经过多年的品牌打造,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今年4月24日,《内江名小吃 内江牛肉面制作工艺规程》正式发布,为内江牛肉面规范化、标准化制作提供参考,为内江牛肉面实现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助推内江牛肉面走出家门。
此外,“川香念”内江牛肉面品牌荣获“2022 年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不仅是传承发展了内江特色饮食文化的体现,也让内江饮食文化享誉全川、迈向全国。
不管是内江本地人,还是在异乡的游子都能够吃到这样一碗正宗内江味,感受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
古法红糖
内江有上千年的制糖历史,而龙门镇是内江糖业的起源地,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第一座大型机械化糖厂经周恩来总理批准落户内江,鼎盛时期糖产量占全川70%、全国48.46%,橘糖和冰糖产量几乎独揽全川,内江也因盛产蔗糖和蜜饯而有了“甜城”的美誉。
如今,位于龙门镇龙门村的“甜源蔗乡”农文旅产业科技示范项目,正续写着“甜蜜内江”的现代故事。这里由甘蔗科技示范种植园、古法红糖工坊、曾达一先生纪念馆、内江糖业故事馆等组成,形成以内江糖文化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农文旅项目。
在这里的制糖车间,熬制古法红糖要经过撇泡、翻糖、灌模等多道程序。其中,仅熬糖便需一个多小时,10斤甘蔗才能熬出1斤红糖。这样制作出来的红糖不仅富含丰富的铁、锌、锰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且入口沙甜绵蜜、甜香四溢,深受大家的喜爱。
今年,为发展绿色农业,助力内江市打造中国甜食之都,汉安糖草联手四川省万林冷食品有限公司,以红糖为原料开展合作,预计很快会有产品陆续推向市场和互联网电商平台。两家企业的合作将把“内江甜”做得更好,突出内江特色,让内江的甜蜜事业更上一层楼。
黄老五花生酥
黄老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内江市威远县镇西食品工业园区,成立于2008年,占地面积106亩,现有员工500余人,是一家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食品企业,主要生产销售花生酥、坚果酥、花生米花酥等酥点产品,产值在花生酥企业中居全国前列。
“黄老五”花生酥“甜而不腻”,“酥而化渣”,甜、白、香、酥、脆是它的五大特色,有其独有的配料及手工工艺。在传承了数百年的手工艺的同时,结合现代机械科技,“黄老五”花生酥得以进一步扩大的发展,如从单一产品变成了现在的多口味、多品种的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积极响应着力发展甜味食品产业,打造“中国甜食之都”的号召,创新开发的特色酥点产品远销全国,并出口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2022全年产值已突破2亿元。
威远无花果
从逐步推广到领跑全国,威远县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通过引进培育金四方、久润泰等6家龙头企业,大力开发优化干燥工艺、无花果原浆无菌常温储藏等技术,生产休闲食品、酵素、饮料等5大类30余种产品。去年,威远县无花果鲜果加工率93.7%,实现产值5.9亿元,销售份额占全国同类产品6成。
目前,作为“中国无花果之乡”,内江市威远县已建成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无花果产业基地,年加工能力7万吨,居全国首位,高产的背后与优质品种密不可分。
由威远县无花果科学研究所自主培育的无花果新品种“甜城红”,亩产最高可以达到六、七千斤,除了在威远本地种植外,该品种还分别在成都、广元、绵阳、西昌等地进行推广。近年来,威远县通过成立无花果科学研究所,与中国农大等9所科研院所开展校地合作,启动无花果基因组拼装攻关等世界前沿性科技项目10个。目前,已经认证新品种6个、专利26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此外,研究所正在积极开展全国首次无花果太空育种,并培育太空实生苗3万余株。
当前,内江威远县正全力推动无花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助力内江做大“甜味+”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甜食之都”,将威远无花果打造为“川果”对话世界的一张耀眼名片。
资中血橙
2010年资中血橙被正式定名,它是橙类中唯一具有花青素的品种,是纯天然的保健食品。得天独厚的土壤、温度、光照、雨量条件,让其深深地扎根资中,并为内江带来殊荣:“中国血橙之乡”,血橙种植面积近30万亩,种植面积与产量分别约占全省的80%、全国的60%,是全国最大血橙生产基地。
目前,资中全县的血橙主要通过线下批量销售、电商直播带货两种方式销往乌鲁木齐、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武汉、济南、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走出国门,远销东南亚国家。同时,通过限定开摘时间、开辟采摘线路、打造“橙乡橙语”电商品牌等,引爆了市场营销,销售价格逐年升高。
当前,内江正着力发展“甜味+”产业,打造“中国甜食之都”,资中血橙是其中的重要产业。下一步,内江将进一步念好“优、绿、特、强、实、新”六字经,加快建立血橙产业协会,把分散的农户和企业组织起来,进一步做大规模、做高品质、做优价格,大力发展血橙特色产业。
▲点击观看“中国甜食之都”
宣传片《甜城·故事》
据统计,内江市现有规模以上“甜味+”工业企业86户。2022年,75户规模以上“甜味+”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51.52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0.73%;2023年1-2月,86户规模以上“甜味+”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5.3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3.64%。全市已建、在建食品专业园区(集中区)6个,产业涵盖谷物磨制、屠宰及肉类加工、果蔬和坚果加工等14个大类、22个小类。
接下来,内江将立足资源禀赋,聚焦休闲食品、方便食品、发酵食品、高端饮品、川味调料和配套产业六大方面,构建以“甜果”“甜品”“甜饮”“甜菜”为主体的食品饮料产业体系,实施园区提升、集群打造、企业培育、品牌创建、精准招商、产业联动、研发升级七大行动,着力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做优品质,走延链补链、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之路,推动甜味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文: | 钟欣航 |
编辑: | 唐晓萃 |
校对: | 毛佳莉 |
责编: | 郭扬 |
审核: | 彭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