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出“致富路”!内江这个村发展集体经济有一套
时间:2023-03-07 10:29:22 来源:内江广播电视台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内江市东兴区高梁镇杨岭村以党建为引领、集体经济为龙头,在发展荷莲产业、乡村旅游业的基础上,不断壮大发展集体经济,盘活闲置厂房,发展竹编产业,逐步“编”出一条乡村“致富路”。

▲村民们正在进行竹编
近日,记者在高梁镇杨岭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看到,村民们正在利索地把每根竹子分成多段,再将竹子剖开,按大小、长短削成竹片、竹条、竹丝。整理好竹片后,负责编织的村民就忙活开了,不一会功夫,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竹编产品便编制成型。

▲竹编产品
据悉,为壮大集体经济收入,2022年,高梁镇杨岭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将闲置厂房、设备租给了谢勇军,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竹编产业。今年35岁的谢勇军祖辈都是竹编编织的“行家”,2016年他从外地回到家乡创业,逐渐把竹编生产规模做得越来越大。

▲合作社负责人 谢勇军
高梁镇杨岭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负责人谢勇军告诉记者,竹编手工艺是上一辈传下来的财富,希望通过生产的形式,传承、发扬老手艺,让老手艺焕发新生命、走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竹编。

▲竹编制品
目前,该合作社主要生产簸箕、筲箕、箩兜、提兜、背篓等10余种竹编产品,预计一年产量30多万件,价格从几块到几十块不等,年产值可达200多万元。这些生产的竹编制品主要通过电商销售到全国各地,产品供不应求。

▲竹编新产品
谢勇军表示,下一步合作社将引进新设备,加大人工投入,吸引更多的村民前来务工,提升产品产量,以满足线上线下市场需求。同时,还要不断创新竹编产品的种类,生产个性化产品,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据了解,竹编产业的发展仅仅是高梁镇杨岭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以来,杨岭村积极探索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工程,通过推行“一个平台、三种收入渠道、三个支出、三级监管”的“1333”模式,努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杨岭村党总支书记 邓利军
“近年来依托荷花产业,发展了水果产业,同时通过集体经济试点,建成了竹编厂,解决了村民的就业,促进了村民增收,壮大了集体经济。竹编厂每一年的收入固定分红有2万块,同时我们这个集体经济每一年有总的收入大概是10万元左右”,杨岭村党总支书记邓利军说。

| 记者: | 任艺 |
| 编辑: | 李夏娇 |
| 校对: | 刘桂莲 |
| 责编: | 郭扬 邱田 |
| 审核: | 程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