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本地

然哥说文旅 | 内江糖业历史(上)

时间:2022-07-20 10:34:08 来源:听内江



内江甜业历史(上)


内江一直有“甜城”之美誉,很多人知道内江曾经盛产甘蔗,但是也许你不知道“甜城”之由来,历史久矣!


图片


据考察,早在周朝末年以前,中国就已有了野生的甘蔗。外人利浦门博士所著的《沙糖史》也推断到至迟在公元205年中国即已有甘蔗生长,这在古代文献中是可以找到佐证的。春秋战国时宋玉所作的《楚辞•招魂》即有“膈鳖炮羔,有柘浆些”等词句,柘与甘蔗相通,柘浆即甘蔗汁。汉代已有“诸蔗”、“荆州竿蔗”等记载。四川种植甘蔗比较迟,据传说,直到唐代宗时(公元763-779年)有邹和尚才于南充开始蔗业。


根据现有的材料来看,旧时制蔗糖的方法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曝晒,一种是熬炼。用爆煎的办法制造蔗糖在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1年)就已经有了。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十称:“甘蔗远近皆有……取汁始饴饧,名之曰糖,益复珍也,又煎而曝之,即凝而冰。”疑为当时成书的《异物志》对曝晒办法和曝煎并举办法均有较详尽的记载,至于熬糖法则是唐朝时向印度学得的。《新唐书摩揭陀国传》称:“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作沈如其剂,色昧愈西域远甚。”蔗糖的品种在唐代始趋完备。据《唐会要》记载,白糖生产即是唐代开始的。宋人王灼《糖霜谱》说,冰糖生产也是人唐代开始的,并说,四川遂宁生产冰糖始于唐大历(公元766-779年)年间。


到了明代,蔗糖的制造技术日臻完善,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一书中有手工制糖的详细记载。


清代,特别是进入近代后,中国蔗糖业日渐普遍,糖产量也仅次于爪哇、印度、菲律宾和古巴等处,中国成为当时远东著名的产糖国之一。中日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的糖除自给外,尚有多余可以输出,1880年即输出蔗糖达十万吨以上,以后,由于欧洲甜菜糖业勃兴和南洋爪哇各地产量日多,加以中国重要产糖地台湾为日本所霸占,中国蔗糖业主退居世界十位之后。


民国初期,中国的甘蔗遍及各地,如四川、广东、福建、安徽、云南、湖南、广西、江西、浙江、河南等地,均有种植。但是,中国的制糖技术长期沿用土法,比较落后,甚至不能自制精糖,因而虽有原料,也常为外人所攫取,英国太古糖的原料即有部分取于中国广东。加之,当时外有洋糖倾销,内又长期动乱,中国的制糖业一直很不景气。1914年农商部调查全国产糖量仅为一百八十万公担。其中,产糖最丰者首推四川,次为广东,再次为福建。据调查,1919年糖产量四川占百分之七十五。  


由上可见,四川在整个民国时期的产糖量,均名列前茅。全川产区虽广及四十余县,却以沱江流域的内江、资中、简阳和资阳等县为最多,产量约占全川的百分之七十。当中,内江又居首位。


内江蔗糖的历史也是颇为悠久的。


据传说,清康熙十年(1671年),福建汀洲府一商人名曾达一,来内江贩卖珠宝,发现这儿的菊花也是在古历九月里开放,与他家乡的气候略同。他家乡又盛产甘蔗。于是,由此动了种甘蔗的念头。他经商数年,积蓄了一些资财,便回家乡接来家眷及兄弟数人,在内江县龙门乡梁家坝定居下来,并开始种植甘蔗。


图片

甘蔗品种为当时曾达一由家乡带来的芦蔗。


内江种植甘蔗,最初并未用于制糖,仅供生吃。在当时,种蔗收益优于种植其它作物,因而改种甘蔗的农民逐渐增多,并且影响了周围数及整个沱江流域。曾达一随即又从福建输入制糖工具和技术工人,在其定居处开设糖房,此即内江制糖业的开始。不久,漏棚也应运而生。制糖方法在当时是比较原始的。


工具很简陋,榨糖用的是简单的木棍,熬糖是小锅小灶,动力为人推。然而,技术上却是精微的,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掌握,旧时有句老话说:“熬糖烧酒,充不得老手”。起初,人们非常保守,对制糖方法守口如瓶,曾达一在遗民嘱中曾告诫后代:“传媳不传女。”这对内江制糖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当然,秘密肯定不能久久保守的,不久,制糖方法传遍了内江。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了一定改进,榨糖由最初的木棍人推,改为较大的木辊用一头牛推挽,继又改为石辊三牛推挽。至于上述演变始于何地何人何年何月,现已无从查考。不过,据传说,木棍改为石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编辑:陶丽萍
责编:刘桂莲
审核:郭扬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