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本地

红色历程 | 威远县的抗日救亡运动

时间:2021-04-08 12:32:57 来源: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推动下,中共威远县发起的抗日救亡团体有“晚呼队”“暑假抗日救亡宣传队”,迁入威远静宁寺的东北中学和中山中学成立的“黑白剧社”“九月剧团”,威远县的“抗日救亡宣传队”等。还有在中共威远县党组织影响下,国共合作共同组织的威远县抗日救亡活动团体“威远抗敌后援会”“威远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等等。


威远县的抗日宣传活动,进步青年教师和学生发挥了重要作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威远赴省读书的青年学生发了一份《威远旅省学会为东北事变告县人书》,激励了父老兄弟的抗日斗志。1936年至1937年,威远进步青年、教师通过订阅进步报刊、教唱抗日歌曲、排演抗日话剧、举行抗日游行等形式,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团结救国的主张,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抗日救亡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37年7月29日,威远县成立了“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动员全县人民立即行动起来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威远县立初中、师范学校的师生组织“晚呼队”宣传抗日,深入人心,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激发了抗日热情。


1940年,中共威远县各党支部根据各自的宣传斗争实际创办了抗战文艺刊物;中共威远界牌党支部还利用学校这块阵地,成立了墙报组和板报组。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各个学校师生和各阶层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觉悟,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1944年,贵州面临全境沦陷的厄运,重庆新华日报社青年生活指导社号召青年打击日寇,保卫家乡。在重庆、泸县、成都等地读书的威远学生罗世阳、罗永姦、罗永耆、罗永哗、罗静仪等响应号召,回到老家观音滩组织了一支20余人的抗日宣传队,编排话剧、歌曲,如《放下你的鞭子》《难民曲》《大刀进行曲》等,下乡、赶集到石牛寺、向家岭等地向农民宣传、演出。在观音滩,他们成立“青年读书会”,学习《新华日报》,分析时局,讨论抗日文章和作品,编写抗日诗文。全县抗日宣传活动轰轰烈烈,抗日救亡深入人心,掀起了全民抗日高潮。


图片


国立东北中学和东北中山中学抗日宣传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东北三省,大批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青年学子流亡关内。为了保护和培植东北爱国力量,一批东北籍爱国人士在北平(今北京)先后创建了东北中学(后改为国立中学)和全国第一所国立东北中山中学(简称中山中学),专门收留东北青年学生。1939年,两校先后迁至四川省威远县静宁寺,通过轰轰烈烈、丰富多彩的抗日宣传活动,在威远的抗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9年,当全面抗战进入第三个年头,面对日寇步步紧逼,大片国土丧于敌手,全国上下同仇敌忾。音乐教师马德馨把振奋人心的《黄河大合唱》及时教给了学生,深受欢迎。每到“九一八”或“卢沟桥事变”纪念日,学校都要组织学生整装列队,面向东北,哭唱《流亡三部曲》,抒发流亡学子不忘雪耻抗暴、复土还乡的爱国情怀。学校师生成立了合唱团,创作抗战歌曲,流行校内外。


在静宁寺的八年时间里,两校师生成立了许多剧社,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九月剧社”和“黑白剧社”。他们通过排演进步话剧,帮助流亡学生,激发社会民众的抗日热情,同时,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和爱国人才,为威远抗日斗争运动增添生力军。


两校学生创办的壁报和《中山周报》《激流》《诗》《希望》等刊物,既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精神生活,又锻炼出同学们的写作能力。昔日那些热心办壁报的学生中,不少人后来成为海内外驰名的作家、诗人。


人民全力支援抗日前线


“卢沟桥事变”后,作为内陆盆地的四川省就成了抗日的大后方。地处四川南部的威远青年在祖国面临危难、人民遭受蹂躏的时刻,不因身处后方只图苟安,而是踊跃请缨杀敌以报效国家。


1938年下半年,武汉三镇沦陷,国势艰危。威远县立初级中学学生联合威远县立女子简易师范学校的高年级同学以及年轻的中小学教师共同行动,相约于初中毕业后,分别投考军校或努力学习、工作,为长期抗战取得最后胜利而奋斗。


威远的抗日将士同无数川军将士一样,即使在生活极其艰苦、装备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仍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和高昂的斗志,转战于山西、山东、河南、京沪、苏浙一带。据不完全统计,在八年抗战中,威远县应征上前线的将士有18178人,为国捐躯的威远籍将士有387人。


图片

▲冯玉祥赠给威远煤矿的“还我河山”花瓶

现珍藏于威远煤矿陈列馆


在这批为国牺牲的烈士中,不少参加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其中比较著名的烈士有:参加台儿庄战役中最悲壮的滕县保卫战壮烈殉国的原一二二师(王铭章师)上校副官罗世泽(威远县向义镇观音滩人);驾机保卫祖国领空与日机同归于尽的空军少尉袁芳柄(威远县严陵镇人);在内蒙古大青山遭日军骑兵袭击而壮烈牺牲的八路军战地记者沈文林(威远县严陵镇人)。


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推动下和中共威远县党组织的宣传下,威远县各界人民懂得了参军抗日的意义,纷纷自动报名应征。不仅如此,威远县还出动大量民工整修成渝公路和抢修泸州兰田坝机场以及简阳平泉机场。据民国四川省第二行政督察资中专员公署统计:1939年5月,威远县在整修公路方面就调集民工约5000人,历时7天,采碎石、粗砂13万余立方米。1940年1月,又先后出动民工4000余人,采碎石、粗砂翻修路面历时45天。由于当时沿路翻修路面无现代机具,全靠人力搬运,工程量大且艰苦,为争取时间抢进度,修路民工常常打起灯笼火把日夜劳作,保证了抗战物资源源不断送往前线,为打击侵略者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3年11月,冯玉祥偕同夫人李德全由川康盐务管理局局长曾仰丰陪同来到威远煤矿视察,并推行“节约献金救国运动”。到威远煤矿后,冯玉祥将军在小学校操场坝向工人群众讲演,为威远煤矿题词“新天新地新世界”,挂于威远煤矿招待所会议室,并定制了一对题有“还我河山”的碎瓷花瓶赠与威远煤矿。冯玉祥的讲演和题词鼓舞了全矿职工抗日救国的斗志,矿方和职工先后7次向“中国国民节约献金运动总会”献金,总额达149万元(旧币)。


1944年11月3日,冯玉祥再次来威远进行抗日募捐动员,大家纷纷捐黄金、白银、现钞、实物,价值共计2172万元(旧币),布鞋10000余双。参加抗日募捐的有中共党员、国民党政府人员、民主人士,也有商人、士绅、工人、农民和学生。威远籍盐商余述怀,在威远县献金动员大会上捐献了1000万元(旧币)现金,是威远全县献金运动中献金最多的。威远县新开办煤矿的矿工,他们除一次献金23.99万元(旧币)之外,还每月从工资中拿出相当一部分献给抗战事业。


189770_20210122170141_i2tiw.jpg

编辑:陶丽萍
校对:毛佳莉
责编:程云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