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牌坊之乡隆昌621期《中医之花盛开在石牌坊之乡 隆昌市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纪实》
时间:2024-12-26 20:00:00 来源:i内江加强组织管理,促进中医药发展:隆昌市人民政府担负起发展中医药事业主体责任,将中医药工作纳入《隆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隆昌市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暨农村面貌行动工作要点》,成立以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卫健、财政、发改、人社等23个部门为成员的隆昌市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隆昌市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实施方案》、《隆昌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促进中医药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建成1个市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个县级中药材种植基地,快速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
卫健局成立创建办,协调相关部门,负责中医示范县创建;各医疗卫生机构分别成立对应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创建工作;卫生监督执法大队设立中医药监督管理科,专人负责中医药监督管理;卫健局建立考核机制,将中医药内容纳入目标考核,中医内容分值占比达15%。
建设三级网络,健全服务体系:隆昌市中医医院发挥科教研整体实力,勇当中医药工作“龙头”。着重内涵建设,打造名医、名科和名院,建成1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骨伤科,建成针灸、肛肠、糖尿病等3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打造省级名中医工作室1个;规范设置“治未病”科、康复科、感染性疾病科;设置标准化中药房,加强中药质量管理;开展中医诊疗规范培训,全面提升诊疗水平。2013年获评“三级乙等中医医院”,2023年成功复评。设置中医药基层指导科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将中医药工作重心下沉。自2017年支援甘孜州色达县中藏医院以来,2018年7月增设检验科,同年10月通过二级乙等医院复评,2019年7月增设针灸康复科,2021年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2023年增设骨科住院部及骨科门诊诊室。按照“1+7”模式,由隆昌市中医医院牵头,联合隆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胡家镇、云顶镇、石燕桥镇、响石镇、圣灯镇中心卫生院7所医疗机构组建医共体集团医院,中医院专家积极融入家庭医生团队向居民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累计覆盖全市48%的人口,助推中医药发展。
隆昌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中医科建设,担当中医药工作“枢纽”。市人民医院开设中医内科、针灸、妇科等中医科室6个,配备标准化中药房、煎药室,配置中药饮片400余种;隆昌市妇幼保健院开设中医内科、妇科、儿童保健科等中医科室3个,配置中药饮片400种。12个镇中心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馆、配置中药饮片300种、中成药100种以上,中医诊疗和康复设备10种以上,能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适宜技术服务,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比例达35%以上。
村卫生室、中医诊所筑牢中医药工作“网底”。在563个村卫生室配备提供中医药服务医生至少1名,规范开展4类6项以上适宜技术服务。社会力量举办中医诊所和备案诊所59所,提供中药饮片和康复服务。
提升人才队伍,完善服务能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人才队伍是关键。目前全市共有中医药工作人员821人,培育省级名中医1人、内江市名中医3人和隆昌名中医28人。建成一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一个内江市级中医传承工作室。隆昌市中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比达60.76%,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医师占比均达25%以上、平均达35%。实现“中医药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基层人员结构基本合理,村卫生室至少配备提供中医药服务医生1名”的目标。
拓展服务范围,宣传中医文化:公共卫生拓展中医药服务范围,对孕产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四类以上重点人群和亚健康人群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实现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管理率达78.67%、0—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管理率达92.07%。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中配备中医类别人员至少1名。
宣传中医,高铁站、高速路口、交通要道,是我们的阵地,电视台、报纸、专栏、LED是我们的武器。20多次健康巡回义诊、30多次健康知识讲座、100余场中医药“六进”活动、3万册《中医药系列知识丛书》、10万余份《九种体质的中医药保健方法》,无数的宣传标语,飞向隆昌的每一个角落,石牌坊之乡,处处弥漫着中医气息。
奇葩绽放,瑰宝绚丽,千年文化传承,中医之花盛开在石牌坊之乡。随着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的不断推进和深入,隆昌市的中医药事业正以她日新月异的变化闪耀着绚丽的光彩,隆昌市的中医药事业也必将阔步走向新的辉煌!
编辑: | 郭莹莹 |
责编: | 万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