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举报
跟帖评论自律承诺
首页 ›› 内江本地

全国劳动模范刘伟:让铁路器材实现“智造”突围

时间:2025-05-14 20:21:53 来源:i内江


2008年,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意味着二十载中国高铁从跟跑到领跑的华丽蝶变。高铁时代的快速发展,为铁路制造业和个人发展带来大好机遇。



同一年,26岁的刘伟的人生也迎来了一次重大转变——他决定辞去重庆北方奔驰变速器公司总装车间技术主管的职务,入职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开启他的铁道人生。


为了照顾家人而选择回到家乡隆昌的他,没有想到在此后的十多年里,自己会致力于铁路产品生产工艺和技术革新,成为推动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先锋,用行动践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承诺,奋力书写一名产业工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创新故事,为铁路建设奉献青春与智慧。


“成名之作”


5月13日,在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产品制造中心的自动化生产线上,一排排机械臂有条不紊地运转,把一根根金属原材料轧制成型,整个生产线的“一举一动”都可以通过公司的数字化指挥中心实现智能监测。刘伟介绍,“数字化指挥中心实现数据共享化、生产流程自动化、系统集成一体化、生产指挥可视化和分析决策科学化,这些都是基于系列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


大胆创新,主动求变,在国内铁路行业率先探索应用机器人生产弹条的路子是刘伟的“成名之作”。



2008年,进入公司后,刘伟从一名技术员重新开始,深入车间一线,装模具、挥榔头、磨锉刀、学知识,虚心向老师傅请教,然后扎根各种基础研究。这是他认准的道理: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进步的基石。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和研究,刘伟很快就发现国内铁路弹条都是人工生产,产品质量稳定性不足,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模式跟不上时代发展,同时还对高铁运行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和深入调查研究后,刘伟向公司提出了建设机器人弹条自动化生产线的构想。公司注重技术创新与发展,决定启动建设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刘伟被任命为项目负责人。彼时,国内还没有成功应用机器人生产铁路弹条的成功案例,一切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虽然自动化专业是我的本行,可当时的我对这个项目还是非常陌生的。”刘伟说道。



为确保生产线能高效且顺利地建成,他带领团队制定方案,不分节假日,不断推翻、改进,历经一个月拟定出可行性方案。之后又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白天坚守在施工现场,密切参与每一台设备的安装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夜晚在办公室挑灯夜战,查阅海量资料,深入钻研相关配套机构的设计要点,连续一个月未休息。


“相比发达国家的铁路建设,我们本就是靠着钢铁般的意志后来居上,实现快速赶超。”刘伟明白该项目对于公司、对于中国铁路建设的重大意义,他只希望能早一点将项目建成,哪怕再坚持一个月不休息他也心甘情愿。


自动化生产线建设完成并投产后,刘伟依然不得闲。当时系统还不稳定、不完善,时常出问题,他和同事就轮流在现场蹲守,对系统不断调整改进。正值夏天,车间温度超过40℃,厂房没有空调,电风扇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他们只得接上水龙头,每20分钟淋湿地面降温。“一淋完就能够看到水蒸气形成的白雾腾起来,像蒸‘桑拿’。”刘伟回忆,大伙不怕流汗,经常在设备旁一鼓捣就是大半天。与设备“打交道”的时间多了,刘伟也练就了“听声断症”的本领,能靠听声辨别设备的问题来源。


正是这种坚守,刘伟团队建成了国内第一条具备生产能力的高速铁路弹条扣件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高铁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年产能达到了1500万件以上。公司陆续建成了多条弹条自动化生产线,产能大大提升。


智造突围


在公司数字化指挥中心的巨大屏幕上,车间设备运行数据实时滚动。刘伟介绍,随着弹条自动化生产线的成功应用,公司顺应智能制造洪流,于2015年筹备新建生产园区。一条自动化生产线能让公司打造出拳头产品,一个智能化、数字化的完整工厂则能让企业在行业中实现突围。对于公司来讲,这是一次重大的变革。



刘伟再次领命,担任园区工艺筹备组组长。他带领小组负责新园区生产线的布局设计、工艺优化,加班加点学习德国工业4.0理论、数字化工厂相关软件和6S管理模式等。这期间,一张图纸,明细上百条,需要一个个仔细核对,因为一个数据出错,就有可能造成质量问题,更可能出现安全事故。


新园区搬厂时增加了智能母线槽设施,其中需要增添一个钢结构共同支架,需要自己设计,刘伟就带领团队研究消防管走向、强电弱电设置等,光是结构设计这一点,就反反复复做了2个多月。


通过不懈努力,公司陆续完成了工厂设备自动化恒压集中冷却系统、螺栓头部成型、螺栓热轧丝、货车高摩合成闸瓦、动车组粉末冶金闸片、预应力锚杆等自动化生产线建设及工厂智能制造在线监控系统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动内江经济发展建设,在内江市总工会的组织下,公司成立了内江市首家跨区域跨企业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刘伟任联盟理事长。目前,刘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累计创新攻关132项、创新成果35项,团队累计获授权发明专利346项,其个人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推动公司先后获评2021年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四川省科技创新领军企业。



17年铁道器材研发,刘伟坚持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凭借卓越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现担任公司供应保障部部长。他曾多次荣获各类荣誉,是四川省劳动模范、“匠星人物”、四川工匠。今年4月,他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刘伟在专业上精益求精,能凭扎实的功底啃下技术硬骨头。在带领团队攻关的时候,他能以身作则,坚持在一线搞技术研究,让人敬佩。刘伟不仅为公司的发展奉献了青春热血,更对中国铁路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基建设备部副部长朱福林评价道。

记者:袁亮
编辑:唐中明
评论
川预审P4FD-R04F-062D-80J0号 | 网络视听许可证2306165号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210005号 | 川新备 06-090011 | 蜀ICP备08002296号 | 川公网安备 51100202000151号
@ 2005 - 2022 www.scnj.tv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链接 | 电话 0832-2119960 | 邮箱 sc-njtv@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