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公布!你去过哪些?
时间:2023-09-25 17:14:31 来源:内江市人民政府近日,内江市人民政府公布内江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详情如下:
内江市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内江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的通知
内府函〔 2023〕 107号
市中区、东兴区人民政府,内江新区、内江经开区、内江高新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四川省历史建筑保护专项行动方案》有关要求,为加强我市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管理,市政府决定,将位于东兴区的内江糖厂工人俱乐部等5处老建筑确定为内江市第二批历史建筑,现予以公布。
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各司其职、协同配合,认真做好历史建筑的规划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附件:内江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
内江市人民政府
2023年9月19日
附件
内江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
编号 | 建筑名称 | 所在位置 | 建筑年代 | 建 筑 概 况 说 明 |
LSJZ-006 | 内江糖厂 工人俱乐部 | 东兴区 椑木镇 | 1956年 | 该历史建筑承载着内江糖厂的历史,反映了甜城记忆的由来。据1941年版《甘蔗学》记载,唐贞观年间(公元674年左右)印度蔗糖技术传入中国,首先落脚在现内江境内。北宋太宗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史志已有内江种植甘蔗的记载。清康熙年间,福建新品种引入后,内江逐渐成为蔗糖主要生产区,依靠畜力为主的生产方式延续至民国。新中国成立以后,内江糖厂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成的全国第一家机械化制糖工厂,自1956年冬建成投产后,经技术改造提升,达到了日榨甘蔗1500吨、日产白砂糖135吨的产能。经综合利用制糖副产物,先后又兴建了造纸、酒精、蔗腊、糠醛、高寺酒等车间,支撑和推动了内江“三白经济”(白糖、白纸、白酒)的长足发展,对内江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内江糖厂一度繁茂的过去逐渐萧落。该历史建筑当年由厂方建设,给工人提供休憩娱乐、聚会活动,是糖厂当时辉煌境况的反映,具有较为突出的历史与人文价值。 |
LSJZ-007 | 内江糖厂 灯光球场 | 东兴区 椑木镇 | 1956年 | 灯光球场是糖厂原有的工人体育锻炼设施,是为工人提供休憩娱乐、聚会活动等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场所,具有较为突出的历史与人文价值。 |
LSJZ-008 | 谢家祠堂 | 市中区龙门村1组 | 清代 | 该历史建筑深藏于周边村舍中,较为完好地保留了原有建筑形态,是当地聚居的谢氏族人祭祖议事、举行传统节庆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该建筑使用了川内传统建筑罕有的插栱(丁栱)做法,其外跳六铺作偷心造做法精美规整,保存状况较好,是该类斗拱做法在民居体系中运用的实例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与社会价值。 |
LSJZ-009 | 松柏寨石塔 | 高桥街道 般若村 | 清代 | 该石塔型制优美、造型古朴,石雕做法圆润,体现出娴熟的雕刻技法,具备完整的塔刹、塔身与塔座三部分,与僧侣舍利塔造型相符,是当地佛教历史遗存的实物见证,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 |
LSJZ-0010 | 松柏寨寨门 | 高桥街道 般若村 | 清代 | 松柏寨寨门遗址是清代寨堡类型构筑物建设遗存活化石,是寨堡建筑的重要节点。寨门遗址展示当地各个时期风流名士的题刻,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当地社会风貌,具有较为突出的历史价值;其题刻书法造诣较高,具有突出的艺术价值。 |
编辑: | 钟欣航 |
校对: | 刘桂莲 |
责编: | 郭扬 |
审核: | 彭川 |